提升司法国际公信力 护航对外开放新征程 ——人民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综述
图为泰国华彬公司诉红牛公司股东资格确认纠纷案庭审现场。资料图片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对外开放迈入新时代,高水平的涉外司法保障不可或缺。
一年来,各级人民法院围绕大局,坚持创新,认真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江经济带和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涉外商事海事案件,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的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为世界提供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中国方案”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际贸易深入发展,摩擦纠纷不断增多。在此背景下,中国国际商事法庭应运而生,人民法院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2019年5月29日,原告泰国华彬公司与被告红牛公司股东资格确认纠纷一案在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开庭审理。中国国际商事法庭公开开庭审理案件的“第一槌”在西安正式敲响。
一年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国际商事法庭进入实质化运行阶段,共受理13起国际商事案件,审结5件。案件类型包括产品责任、委托合同、公司盈余分配、股东资格确认、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等。
作为刚刚成立不久的司法机构,中国国际商事法庭为何受到国际商事主体青睐?
——国际商事法庭成立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一系列司法解释和司法文件规范商事法庭运行,“一审终审制”保证审判公正高效。
——经验丰富的国际商事法庭法官,对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以及国际贸易投资实务极为熟悉,当事人可直接提交英文证据材料进行质证,节省时间和费用。
——支持多元化解决纠纷,当事人可自由选择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让纠纷“一站式”化解。
——来自14个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31名专家委员组成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成为国际商事法庭的“外脑”和“智库”。
……
全国人大代表、联泰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陈亨利表示,随着内地企业积极参与境外贸易、投资、工程等项目,加强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对“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
公正、高效、便利、低成本……越来越多的中外当事人正在给这份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中国方案”投出赞成票。
深化自贸区司法保障,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共建“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美好蓝图,法治先行。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关于人民法院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等司法文件,为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应加强与各地区之间的法律交流,增进了解,取长补短,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递中国法治声音。”在参观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自由贸易区法庭后,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民族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曾丽表示,人民法院对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外企业提供司法保障、高效解决国际商事纠纷,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
建设自贸区,是新时代中国全面开放的示范工程。2019年9月26日,海南第一、第二涉外民商事法庭和海口知识产权法庭分别在海南海口、三亚揭牌成立。这是全国首次设立省级跨区域集中管辖涉外民商事案件的专门法庭,对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具有标志性意义。
“海南涉外民商事法庭为当事人节省了大量的诉讼成本、维权成本,非常便利。特别是他们积极探索的国际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也是符合国际潮流的。”全国人大代表、海口美兰机场监事长廖虹宇表示。
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推进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
2019年4月26日,随着青岛海事法院执行局法官办理完解扣手续,马绍尔群岛籍的30万吨巨型油轮“尼莉莎”被解除扣押。这场历时45天、跋涉8000公里、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来自六个国家的越洋调解工作圆满画上了句号。新船主将船名改为“尊重”,以表达对中国海事法官和中国法治的感谢和尊重。
这是中国法院公正高效处理涉外商事海事案件,赢得国际国内社会广泛认同和尊敬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全国法院受理的涉外商事海事案件涉及近70个国家和地区,民商事判决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承认和执行。
2019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18年全国海事审判典型案例,充分展示了海事审判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引领国际海事规则、提升海事审判理念、统一海事裁判规则、规范航运秩序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2019年12月4日,南京海事法院正式履职,成为继广州、上海、青岛等地之后成立的全国第十一家海事法院。
“衷心希望南京海事法院能够迅速行动、加速磨合,将海事审判打造成为江苏法治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秦光蔚表示,南京海事法院的成立是江苏法治建设的一件大事,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性、强烈的时代性和鲜明的法治性。(记者 乔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