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建立“四项机制” 以“硬监督”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朝阳市建平县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营商环境监督行动部署安排和市纪委监委相关要求,建立“四项机制”,精准攻坚突破,以强有力的监督助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
建立主体责任落实机制,发挥“集聚效应”。坚持夯实优化营商环境主体责任,推动30个乡镇场街党(工)委和28个职能部门层层落实政治责任,全面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形成工作合力,积聚强大势能。一是扣紧营商环境“责任链”。组织召开建平县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推进会,印发《营商环境重点问题监督清单》,督促各乡镇场街和相关县直单位对照清单40项内容开展自查自纠,共自查问题21个,压实优化营商环境主体责任。二是扣紧重点部门“监督链”。督促县营商局切实发挥监督作用,设置营商环境监督监测点20个,聘请监督员31名,全力解决市场主体诉求,推动政务服务更快速、更便捷、更精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三是扣紧政府清偿“延伸链”。聚焦“政府拖欠款、政府承诺未兑现”等问题,积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加快拖欠款清偿进度,全力保障企业利益。
建立协同联动监督机制,形成“叠加效应”。聚焦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推动监督下沉,建立“巡察+检查+督查”协作联动监督机制,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的监督,推动形成净化营商环境“叠加效应”。一是以巡察“清源”。对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营商局等11个单位党组织开展“常规+营商环境专项”巡察,着力查找群众反映强烈、市场主体困扰、政策不落实、严重制约发展等问题。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74个、线索11件。二是以检查“清障”。抽调纪检监察工作组和协作区骨干力量,成立“组区”联合检查组,围绕贯彻落实涉企政策打折扣、工作程序能简化不简化以及“庸懒散拖推”等问题,对部分乡镇场街、县直单位、服务大厅开展明察暗访,发现问题18个,全部反馈整改。三是以督查“清淤”。结合全县开展的“作风建设年”活动,县纪委监委与“作风建设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成立12个督查组,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阻碍优化营商环境问题及时反馈,跟踪问效。
建立线索动态清零机制,防止“破窗效应”。坚持对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优先受理、优先处置、优先查处,动态清零暂存待查线索、久立未结案件、结而未处案件,防止一个问题演变成多个问题。一是政务平台“细筛查”。对“12345”政务服务平台关于破坏营商环境的投诉举报进行研判筛查,对排查出的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纳入营商环境线索台账,及时处置。二是信访举报“大起底”。对近年来县纪委监委受理的营商环境信访件进行起底排查,严格按照问题要查清、事情要解决、人员要处理、责任要追究的标准,推动相关问题线索“清零”,防止引发“破窗效应”。三是线索清零“严把关”。坚持问题线索核查严把“事实关”,问题线索移交严把“规范关”,问题线索处置严把“纪法关”,对线索集中研判、及时办理,确保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清仓见底”。
建立案件严查快处机制,增强“乘数效应”。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限期办理,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把问题查清查透查到位,做到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切实增强震慑力。一是领导包案“严督”。县纪委分管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分管常委负责包案,对于疑难复杂案件及时调度,破解瓶颈,实现突破。及时跟进案件办理情况,做到问速问效问责。二是快查快结“严办”。加速核查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涉嫌违纪违法问题严格按照立案标准办理,做到快查快结。截至目前,立案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人,以正风肃纪新进展取信于民,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满意度。三是以案促改“严治”。坚持用通报曝光回应社会关切,并形成震慑。今年以来,通报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件2件5人。注重做好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督促发案单位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查找问题原因、查找廉政风险、查找制度漏洞,深入整改,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目的。
原文链接:http://www.lnsjjjc.gov.cn/cy/system/2022/09/07/03013271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