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廉洁文化 >正文

点绿成金走进“全国林改策源地”捷文村

时间:2019-11-13 来源:福建省纪委监委 作者:佚名 0

wkinmmwehe-as8d8aafiq5njqsi954.jpg

制图:李芸

wkinm2wehfcamjptaajyhoxk-f8964.jpg

武平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向林农了解林下种植灵芝有关情况。 林慧敏 摄

wkinmmwehfcaom1paagfdd4vpgc570.jpg

武平县捷文村村民李桂林展示他拿到的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 李国潮 摄

wkinm2wehfcakwahaahddff7xa0635.jpg

俯瞰捷文村,青山郁郁葱葱,连绵不绝。 黄海 摄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曾是一个守着绿水青山却无法满足温饱的贫困村。2001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始于此地,捷文村因此被称为“全国林改策源地”。

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捷文村群众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大家埋头苦干,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发轫于捷文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影响着全国上亿林农的权益,被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又一场伟大革命”。近日,记者来到福建龙岩,寻访了这场伟大革命的发源地。

林改改出好生态,昔日荒山变成巍峨青山

蒙蒙细雨过后,走进12月的捷文村,郁郁苍苍的绿意、银杏满树的金黄、如霞似锦的红叶,恰似一幅浓艳的油画。走在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梁野山捷文段,清新微凉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

“这是白背草,一种中药材,适合在林下种植,无需开垦土地、砍伐林木。”万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建顺指着步道旁的植物说,在捷文村,有不少村民种植白背草,经济效益很好。

立于森林步道上,举目四顾,青砖古木,绿树葱茏,一派万物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景象。已退休的捷文村党支部原书记李永兴清楚记得,二十多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

“老百姓没钱了就会偷偷砍树,还有人因为乱砍滥伐被判了刑。”李永兴回忆,2000年前后,捷文村党支部成立党员志愿护林队,早值班、晚设卡,“既是为了保护树木,也是为了保护村民。”

然而,即使日夜守护,盗伐还是屡禁不止,甚至有受阻的村民心怀怨恨,手持铁棍将李永兴打伤。“我不埋怨。”面对激烈的矛盾,李永兴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儿,“你不砍树,别人也会砍。大家靠着山却越来越穷,生活所迫,久而久之,山就秃了。”

乱砍滥伐难制止、林火扑救难动员、造林育林难投入、林业产业难发展、望着青山难收益……“五难”问题摆在面前,出路在哪里?

2000年,原国家林业局组织换发全国统一样式的林权证,2001年,武平县被确定为福建省新林权证换证试点县之一。一次偶然机会,李永兴听说了这个消息,有着20多年林业工作经验的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解决难题的好机会。“第二天,我们就赶到县林业局,主动表示捷文村愿意成为试点村。”

2001年8月,捷文村被正式列为林权证换证试点村。

为了确定山要怎么分、山由谁来分,李永兴组织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反复开了多次会议,挨家挨户上门听意见、找对策。最终,村“两委”的决策经过全村表决通过:山要平均分,山要群众自己分!

经过数月的上山下山、画图勘界,山终于分下去了。2001年12月30日,捷文村村民李桂林拿到了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

“没想到第一个拿到证的人是我,心情非常激动。”75岁的李桂林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难掩兴奋。拿到林权证,他第一时间在自己的林地上种了树,还在林下种植了花卉、药材。

山分了,林权证发了,但捷文村的村民还是不踏实。“没有上面的红头文件,分山的行为被举报了怎么办?分下来的山会不会被收回?”武平县林业局原副局长吴吉富回忆。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捷文村调研,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重要指示。

一锤定音!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幕由此正式拉开。2006年,福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得到中央认可;2008年,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林改后,林业经营效益与林农收入直接挂钩,林农造林、育林、护林、发展林地经济的积极性高涨,再也没有发生过盗伐和火烧山事件。如今,捷文村的森林覆盖率由林改前的78%提高到84.2%,林木蓄积量由10.3万立方米提高到19.3万立方米。2022年,捷文村集体经济收入58.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15元,分别比林改前增长了50倍和20倍。

“林改后,大家的腰包鼓起来了,林子也越来越密。”李永兴说,“大家既欣慰,又感激,都想把这件事报告习近平总书记。”

2017年底,捷文村村民联名写信给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近年来捷文村的林业发展情况。2018年1月,中央办公厅向福建省委办公厅转达习近平总书记对捷文村群众来信的重要指示,祝贺林农脱贫致富,并叮嘱乡亲们继续埋头苦干,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捷文村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内容刻在林改广场的石碑上,激励着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变化太大了,作为亲历者,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林改的好。”李永兴说。

林改改出好经济,林业金融催活“点绿成金”

“林改以后,村民们不再上山砍树,而是上山植树造林。”吴吉富说。

不过,另一个难题也随之而来:发展林下经济的启动资金从哪里来?

吴吉富算过一笔账:造林大户一般拥有200至300亩山林,每亩要种220至240棵,一株杉木苗大约1元,总共算下来光苗木成本就六七万元;当时人工费每天每人80元,一个造林季节,每户仅成本就在10万元以上。

对于普遍缺乏资金积累的捷文村村民来说,这笔钱是一道难以迈过的坎。为解决这一问题,2004年6月,武平县试点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成立县林权登记中心和“林权贷款担保公司”,由县政府注资240万元,再由银行放大至5倍规模,为林农提供林权担保抵押贷款。

然而,几年下来,这一做法并未取得理想效果。瓶颈在于,一旦发生贷款风险,银行也好,公司也好,都难以处置林木资产变现。

林业经营周期长,如何为林业金融产品有效构建风险屏障?“武平的探索,是利用财政投入作为担保资本金,让政府、金融机构和林权所有者三方共担风险。”吴吉富介绍,2013年,武平再度创新,成立县林权收储担保中心,由县财政投入1500万元作为担保资本金,对担保的不良林权抵押贷款实行“先代偿、后处置”,发生风险后可以将被抵押的林权收储,通过采伐或再次流转实现林木资产变现,降低金融机构对于贷款风险的担忧,林农无需再担保就可利用林权证获得贷款。

2013年7月25日,捷文村村民钟泰福等人作为第一批林农,与邮政储蓄银行武平支行签订了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协议,得到了4万至10万元不等的贷款。

“拿到贷款之后,就开始多买苗、多种树,还种植了草珊瑚,在林下养了鸡。”钟泰福说。

为持续给林业改革发展注入“金融活水”,2017年,武平率先推出全国首创林权贷款“第一卡”——普惠金融·惠林卡,由武平县农信部门根据林农所拥有的林权面积和信用条件进行授信,免评估、免担保,还可享受财政贴息政策补助。

捷文村村民李广军是惠林卡的受益者。2018年,李广军带头与4名林农合伙成立“兴林灵芝基地”,种下100多亩仿野生灵芝,当年就喜获丰收。

“我们苦于本钱不够,无法扩大规模。后来听说可以通过引导农户申请惠林卡贷款,就提交了资料,很快获得了80万元的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将仿野生灵芝种植面积由原先的100多亩扩大至500多亩,产值由原来的120万元增加到600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李广军说。

林业金融服务创新步履不停。2021年7月,武平县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汇集10家金融机构和50款信贷产品,实现线上一键提交融资需求、平台撮合成交、线下签约放款的贷款办理模式。截至2022年底,已上线10家金融机构提供的58款信贷产品,成功放款1996笔、3.43亿元。

机制活,产业兴。在林业金融创新的基础上,武平县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出台专项政策扶持紫灵芝、养蜂等产业发展,形成林药、林菌、林花、林茶、林果、林蜂、林禽、林畜、林蛙和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等11种林下经济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271家,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59.73万亩,实现产值23.29亿元。

林改改出好风气,林农探索“不砍树也能富”

“你来晚啦,这一季的紫灵芝已经采摘完了,如果早些来就能看见,一朵朵的,可漂亮了。”见到记者,捷文村村民谢春荣笑着说。

“之前看到镇上有产业扶贫项目的宣传,我就报名参加,去了好几个培训班,种灵芝、百香果,养蜂,我都学了。”此后,谢春荣利用林权证贷款了10万元,在自家的455亩林地发展起了林下经济。2017年,谢春荣顺利脱贫。

“种了紫灵芝、草珊瑚、猕猴桃、百香果、木通等经济作物,还养殖了三十多箱蜜蜂。”细数自家的产业,谢春荣十分自豪。“紫灵芝摘完了,还能采红菇、砍毛竹……总有事忙,现在一年收入有十几万元。”

“林子长得好,林下的产出就多。”谢春荣说,“明年还想种黄精和白背草等中草药,尝试多发展几种林下产业。”

在捷文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李财林看来,从当年的靠山吃山,到如今的“养山富山”,捷文村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的蜕变之路。

在捷文村千亩灵芝基地,郁郁葱葱的阔叶林下,藏着村民们致富的秘诀。李财林介绍,紫灵芝现在是捷文村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效益很好,获评福建省“一村一品”(灵芝)示范村,“我们还与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业力量合作,开展种苗培育、电商助农、文创开发,等等,进一步提高了林下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不仅是紫灵芝,捷文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先后成立4家专业合作社、1家村级公司,打造了紫灵芝、富贵籽等6个林下特色种养基地,实现了“不砍树也致富”。

此外,捷文村还着力推进美丽乡村、森林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实施了林下经济科教馆、党建主题公园、国家森林步道等项目,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示范基地。

“到了暑期,这里就会成为旅游和研学的热门地。”梁建顺告诉记者,今年夏天,“我有青山天然捷文”第三届中国(武平)紫灵芝采摘文化旅游节在捷文村开幕,吸引了1500多名游客以及当地群众前来参加体验。

林改第一果“武平百香果”摆上了厦门“金砖国宴”,“在林下跑步、在树上睡觉”的象洞鸡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金凤凰”,富贵籽产量占全国市场95%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富贵籽产区……如今,这片土地林下处处可生金。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将灵芝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

“听到这个好消息,大家都很振奋。原本紫灵芝及其深加工产品,只能当药材销售,现在机遇来了,我们正准备继续探索高附加值的灵芝深加工产品推向市场。”李财林说,“对村子今后的发展,大家充满了信心!”

积极探索、创新作答,林改的故事越来越精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龙岩是闽西革命老区,这片红色的土地始终牢记嘱托,深化林改经验,围绕尊重群众首创、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老区林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推进林改向纵深发展,目的是要保住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龙岩市创新林木采伐制度改革,持续为全国林改探路子、出经验。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此前根据福建省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林木采伐年龄管控严格,如人工杉木、马尾松的主伐年龄分别为26年、31年。”龙岩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我国林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在良种壮苗、抚育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森林的培育时间大大缩短,过去制定的主伐年龄规定极大限制了林农在经营森林方面的灵活性。

林农对自己种植的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没有自主决定权,就无法从林地林木中获取最大效益,积极性不足,甚至可能出现“只造不管”等现象,不利于高质量推进生态建设。

“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适度放宽林木采伐限制,赋予林农更多经营自主权与财产处置权,是深化林改的题中应有之义。”该负责人介绍,为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3年4月,龙岩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出台了《龙岩市拓展提升林改“武平经验”进一步深化林业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实施林木采伐告知承诺方式审批”“将林木采伐限额指标分配、林木采伐许可申请和审批及采伐监管情况纳入政府公开事项目录清单”等举措,深受林农欢迎。

“有的树要到期才能采伐,无法及时对接市场需求,导致错过好的市场行情。还有的树种了几年长不好,想砍掉换种其他树却不行,很头疼。”龙岩市上杭县白砂镇岭背村村民刘树洪承包了4000多亩林地,在得知改革消息后十分兴奋,决定加大林业投资力度:“终于可以自由支配,太好了!”

龙岩森林覆盖率高,固碳能力潜力巨大,被列为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近年来,龙岩市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持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林业碳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但森林一旦因火灾、人为等因素遭到破坏,恢复碳汇能力需要巨大的人、财、物等投入。为解决这一问题,2021年4月26日,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在龙岩市新罗区试点落地。按照合同,林业碳汇指数保险赔款可用于灾后林业碳汇资源救助和碳源清除、森林资源培育及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有关费用支出,为灾后减损、固碳能力修复争取宝贵时间。

“我们将继续深化林业改革,助推乡村振兴,让莽莽群山真正成为林农的‘幸福靠山’。”龙岩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在捷文村,青山叠翠,林下经济产业提质升级,研学旅游项目深受游客欢迎,村民收入持续增加。2022年,龙岩实现林下经济经营面积1072万亩、产值252亿元,辐射带动18.7万户农户参与,全市生态旅游直接收入11.76亿元。(武平县纪委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fjcdi.gov.cn/cms/html/fjsjwjw/2023-12-25/9848427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手绘长图·廉通古今|俞大猷:一身正气保国安民

下一篇:八闽风雅丨朱子践廉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纪检内参 j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