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大变化
“村里小广场的坡道被压坏了。”前不久,山西省平陆县圣人涧镇八政村网格员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了村里。第二天,村民们在八政村“两委”带领下对坡道进行维修。村民信任村干部、热心村里公益事业,与“三个一批重点村社”监督治理密不可分。
2021年12月起,山西省纪委监委分阶段,每个阶段选取300个重点村(社区)开展“三个一批重点村社”监督治理。通过党建引领一批、督办化解一批、以案促治一批,持续化解各村信访举报难题,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提升基层监督质效和基层治理水平。
记者在山西省运城市蹲点调研发现,这里的小村庄发生了大变化。
因村施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八政村,因集体经济薄弱、信访矛盾突出,曾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挂牌督办的山西省35个问题突出村之一。
“村干部非法采卖砂石”“挪用村民租地款”“侵占水泵站赔偿款”“侵占修建仓库专项资金”“违规出租土地”……2021年,平陆县纪委监委对八政村突出问题启动线索核查。
“我们发现除村干部挪用村民租地款问题已于2015年查实并作出相应处理外,其余问题均查否。”平陆县纪委监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当时,我们也在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举报?”
“三务”公开不及时、“三资”管理不规范是导致八政村群众来信来访量大的主要原因。
群众的“问题清单”就是为民办实事的“履职清单”。山西省纪委监委听取问题突出村线索办理情况,深入剖析基层监督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表现,探究高效开展基层监督治理的方法路径,决定在全省开展“三个一批重点村社”监督治理。八政村等35个村全部纳入监督治理范围。
作为第一阶段“以案促治”的重点村,平陆县纪委监委成立驻村工作专班,深入核查并发现了八政村新的问题线索。2017年居民小组组长换届选举程序违规、集体土地超期限出租等线索被查实后,有关责任人受到了处分。
平陆县纪委监委驻村工作专班及圣人涧镇纪委对八政村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准把脉、靶向治疗:成立“清理化解”专班,查找案件背后的问题根源,精准化解信访举报;针对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班子不团结等问题,纪检干部驻村全程监督村组换届,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村“三务”公开等十项村务管理制度,督促承包合同不规范等问题整改到位。
圣人涧镇深入开展专题警示教育会、组织生活会,选取八政村违纪案例在全镇开展警示教育。八政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以案为鉴,在提升履职能力上下功夫。
“去年村委会设施改造时,我们节省开销,只对旧门做了维修,把更多的资金用在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事情上。”八政村党支部书记让记者看了翻新的门板。他介绍,目前,村里已经争取资金铺设灌溉管道8800米,解决700亩地的灌溉问题;硬化田间道路6100米,解决村民下田作业行路难问题……
“本来计划建设村级小游园,满足村民文化生活需要,但不少村民反映没有空地晒油菜籽。我们听取村民意见,把小游园变成用途更多的小广场。”八政村党支部书记补充道,现在水泥坡道修好了,村民晾晒油菜籽又方便了不少。
打造基层监督治理“样板工程”
“三个一批重点村社”监督治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且标准高、要求严。山西省纪委监委成立工作专班,抓好省级层面的统筹,督促市级推进、县级主抓,并实行省、市、县三级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包村制度。
监督治理期间,山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拥军听取了11个市纪委书记关于300个重点村(社区)的监督治理情况汇报,并对巩固深化工作成果、加大典型推广力度、持续推进监督治理提出针对性要求。
为进一步压紧压实市县两级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委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山西省纪委监委先后5次通报重点村(社区)信访举报及矛盾化解情况,约谈22个县(市、区)委主要负责人和部分县(市、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构建主体明晰、各负其责、有机协同、问责有力的责任落实闭环。
据悉,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山西省第一阶段针对党组织软弱涣散、上届和本届“两委”中主要干部任职10年以上、信访举报问题突出等情况,选择300个重点村(社区)实行分类施治。2022年8月开始的第二阶段,又选取了300个重点村(社区),持续深化基层监督治理。
“在全省2.1万个村(社区)中,600个村(社区)虽然占比不大,但我们紧盯重点村、重点对象和重点问题,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强化日常监督,并力争形成典型群体引领、全面带动推进的工作态势。”山西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随着监督治理工作不断推进,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得到解决,一批基层“蝇贪”受到严肃查处。
全面梳理、重点督办、深挖彻查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600个重点村(社区)查核截留侵占、贪污挪用、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问题线索76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27人,释放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的鲜明信号;省、市、县三级纪委监委建立问题线索、信访举报、信访化解“三本台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排查梳理出17类3048个问题,推动制定4629条整改措施……
全省持续健全县乡联动监督机制,发挥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协作联动机制作用,贯通县级巡察机构、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监督力量,采取集中协同、异地交叉等方式强化专项监督、案件查办,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确保基层小微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我们体会到加强基层监督治理,必须把监督体系融入治理体系,持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山西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同志说。
在第一、第二阶段监督治理集中全面整改问题、深入剖析腐败案件的基础上,山西省纪检监察机关针对暴露出的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督促有关单位(部门)健全完善“两委”履职、重大事项决策、民主评议、村民议事、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村务监督等制度机制。全省共查找基层治理方面问题2371个,督促健全完善制度机制4460个,指导制定修订村规民约1209个。
对普遍性问题,协调省直有关职能部门从系统上、整体上谋划推动治理,协同有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的若干措施》《关于建立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工作机制的意见》等。
“坚持监督治理的目的不仅要发现和处理问题,更要着眼长效常治,促进规范决策、完善政策、堵塞漏洞、健全制度,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今年3月底,山西省纪委监委启动了第三阶段“三个一批重点村社”监督治理。
随着工作不断推进,山西省纪委监委把“三个一批重点村社”监督治理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重要批示精神的具体实践,厚植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结合实际转化运用。
“我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坚持监督关口前移、深化源头治理,深度融合清廉村居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贪腐问题专项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等工作,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动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等群众关心的热点和制约发展的堵点,办理一批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好事实事。”该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运城市芮城县晓里村,因负债率高,成为第三阶段监督治理的重点村。
通过分析债务成因、走访群众、干部座谈,芮城县纪委监委发现班子凝聚力不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尤其是群众对村级事务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得不到保障是晓里村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随着山西省积极推进村(社区)党组织纪检委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村级纪检监察联络员“三员合一”改革,牛建红作为晓里村“三员合一”人员认真履行监督职责。
“我是县纪委监委任命的村级监察联络员,发现问题后,可以直接向乡镇纪委书记汇报,监督力量更强了。”牛建红介绍,通过对村“两委”班子履职、“小微权力”运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落实等情况开展全方位嵌入式监督,已发现并纠正问题2个。
在审慎稳妥化解债务的同时,晓里村因地制宜兴产业,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针对粮食生产水平较低的问题,晓里村引进小麦专业合作社,推广品质优良、高产稳产的粮食新品种。围绕农民增收致富,流转农户土地1000余亩进行西瓜种植,采取“合作社+农户”的联营模式,解决村里主要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晓里村群众共计收入流转费80余万元,长期吸纳100余名劳动力务工。
依托“三个一批重点村社”监督治理,山西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破解制约乡村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市、县、乡三级解决重点村(社区)饮水安全、基础设施、回迁安置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297个,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项目1231个,涉及项目金额17.95亿元,真正把基层治理的成果体现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上。
八政村由“乱”到“治”,晓里村由“负”渐“富”……越来越多的三晋乡村正在发生着大变化。(记者 李灵娜)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556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违规挂证取酬为何认定为受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