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廉洁文化 >正文

素风猎猎

时间:2019-11-13 来源:中共贵州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作者:佚名 0

  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谢家巷13号,有一座清末民初的四合院民房,这里是烈士陈德铭的故居,也是“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旧址”。

  陈德铭,别名陈素,1915年生于江苏扬州,1928年考入扬州中学初中部读书。在学校,他受进步思想熏陶,认识到只有革命才是改造旧中国的出路。1928年秋,陈德铭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积极投入革命斗争。在校期间,他便创办了《夜枭》《地硫》等刊物,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进步思想。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年轻热血充满正义的陈德铭被推选为学生自治会学术部长。他广泛宣传抗日,积极组织同学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因坚决抵制蒋介石“不抵抗主义”与“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被学校开除。

  后来,陈德铭进入上海光华大学学习。此时的他接触到更多的先进思想和革命先锋,他积极参加“左联”领导下的进步文化活动,经常以笔名“素风”在《申报》《时事类编》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与旧社会、旧思想作斗争。1932年,陈德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秋,陈德铭远赴重洋深造,他虽身在异国,却时刻关注着国内时局的发展。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夕,陈德铭不等毕业,提前归国。

  全面抗战爆发后,各界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蓬勃兴起。受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成立影响,1937年10月,陈德铭和志同道合的好友们发起成立了“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他们出版抗日刊物,用满腔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和抗日的火种,推动了古城扬州的抗日救亡运动。

  随着沪宁沿线几个重要城市相继沦陷,扬州危在旦夕,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并唤起更多民众加入抗日救亡运动,陈德铭等人动员一批教师、店员和学生,组成了“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他们痛别妻子,徒步踏上了远行的征程,辗转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一路上,他们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广泛开展抗日宣传,通过教唱救亡歌曲、上演活报剧、书写标语、画宣传画、办墙报、街头演讲等方式宣讲抗日救国道理,激发群众抗日热情。宣传团每到一处,都在当地燃起了抗日的烽火。

  1938年4月,根据党组织的安排,“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改编加入第十一集团军总政训处,在河南、安徽一带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同年夏天,集团军总政训处取消,陈德铭在一三一师政治部任秘书兼政工队长,同时任该队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

  参加革命以来,陈德铭辗转各地忙于工作,只能把对家人的思念诉说到一封封家书里。他在写给妻子的家书中写道:“学贤,我们不但要保全生命,并且还要尽可能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使得我们的生命有意义有希望……一路跋涉尝到有生以来未吃过的苦,但是它并没有把我折磨得垂头丧气。我决没有一刻忘记了家,决没有一刻忘记了你和孩子……”

  这封满含深情的家书,却成了陈德铭的绝笔。1938年10月,在参加武汉会战外围作战时,陈德铭不顾自己患病体弱,仍将乘船转移的机会让给了从战场上下来的重伤员。他坚持骑马随军行动,不幸从马上跌落水中,壮烈牺牲,年仅24岁。


原文链接:http://www.gzdis.gov.cn/lzjy/lzwsp/202306/t20230601_7999418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王荷波在福州

下一篇:义以为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纪检内参 j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