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您就是爱”——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二塘镇中山村贫困户王洪俊脱贫记
细雨绵绵中,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二塘镇中山村的通村通组公路上,一小队人马边用工具打扫村里卫生,边用带着本地土音的腔调唱着感恩歌:
共产党您就是爱……我绝望时您用问候安慰的爱,我困苦时您用走上门的爱,我迷茫时您用鼓励的爱,我忧伤时您用引导的爱……
带头唱歌的是中山村一组53岁的脱贫村民,叫做王洪俊,这个乌蒙汉子那沧桑又温和的歌声里,隐藏无尽苦痛的回忆,也饱含无尽感恩的心声!
苦厄的命运
1967年,王洪俊出生在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像村子里其他穷人一样,住在土墙堆砌的茅草房里,用树干枝桠搭成,像“杈杈房”,无电无煤,烧柴取暖,没有家具,食不果腹。家里寒碜得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小时候没有裤子光着屁股,没有鞋子冬天照样打光脚板。1973年,母亲李长妹去世,6岁的王洪俊失去母爱,还有一个兄弟体弱,妹妹患残疾终身瘫痪。父亲带着他们三兄妹相依为命,靠吃政府救济粮艰难度日。
“一个字,穷!也不知道祖祖辈辈是怎么熬到我们这一代的!”
1991年,24岁的王洪俊找乡邻帮忙,亲手盖了一栋不算规则的石墙房,没有水泥砂浆,硬用一块块石头“干打垒”,砌了两间房子,开了两道门,这样就有条件成家。他到产底村讨了媳妇,按农村规矩与父亲和弟妹分了家。
“三背兜荞米,两背兜包谷”,是父亲唯一能给他们的。小两口婚后生育两个女儿。眼看日子就要渐渐好起来,1993年王洪俊却患上了头痛病,下不了地,打不了工,挣不了钱,又检查不出什么问题,因头疾干不了重活,日子举步维艰。1996年儿子出生,生活负担愈加沉重。屋漏偏逢连夜雨。2004年夏季一天,绝望的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偷偷离家,改嫁投奔远处,王洪俊带着儿子艰难生活。后来得知二女儿王莲英生病亡故,他眼泪一包包,却哭不出声来。一连串的悲苦和打击,让王洪俊喘不过气,陷入更加绝望之中。
幸福的来临
2014年,党中央吹响了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的号角。
“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说的话,温暖着贫困乡亲们的心,也鼓舞着各地各族干部群众决战贫困的必胜斗志。
“让贵州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贵州省委誓言铿锵,五级书记亲自出征,点燃了近4千万贵州儿女“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战斗豪情。
二塘镇脱贫攻坚指挥部中山村作战队,成了这场轰轰烈烈战役的前沿阵地,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让王洪俊家实现顺利脱贫,成了中山村精准扶贫的作战单元。
2014年5月11日,王洪俊书面申请列为精准贫困户,5月13日中山村入户核查,5月14日组织村内民主评议,5月14日至5月20日村级公示无异议后报二塘镇政府复核,按程序在国办系统建档立卡。真金白银、真帮实助,针对王洪俊家的攻坚之战精准打响——
2016年一级危改补助3.5万元,新建房屋100平米,改善居住条件;2018年实施三化,共补助3960元,完成院坝、串户路、排水沟硬化,2019年改厕,按标准再补助资金1000元,人居环境得到改善;2018年产业扶持资金1万元,购买2头能繁母牛,已产仔2头,共卖了7500元;2018年5月至今吸纳为中山村保洁员,每月酬劳500元,共计14500元;2008年7月至2020年5月享受低保,共计35321元。2018年,王洪俊实现精准脱贫,2019年持续巩固。2020年4月27日入户核查,年人均纯收入为9500元,稳定脱贫。2020年5月6日召开村级低保民主环节评议,不再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儿子读过初中后到沿海打工,现在成都市都江堰柳凤休闲岛跑业务,能拿到3000元以上月报酬,日子越来越有劲。
王洪俊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勤劳脱贫,热爱生活。兄弟王小二也是贫困户,同样得到党的各项扶贫政策帮扶,原来居住的“猪圈”房用烧锌矿的罐子搭建,仅有几个平方,煮饭基本在屋外闷烟烧火,2018年搬到中山村危改代建的42平米新居。受到哥哥王洪俊感染,王小二也发展养牛。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当上了800元一月的护林员,2020年5月至今解决500元一月的村管水员公益岗位,实现稳定脱贫。
“幸福来得太陡了!如果没有党的关怀,我们一家是爬不起来了。不仅免掉皇粮国税,还时刻关心解决实际困难,把公路修到村民组,出门不湿鞋、进门不带泥,来电来水,家家户户房屋亮堂堂,心里也亮堂堂。”王洪俊脸上笑开花了。
谁又能想象到,王洪俊的结对帮扶干部、中山村“90后”女支书邹敏把群众的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当作自家的事,跑断“丫鬟腿”、说破“媒婆嘴”,带领作战队啃掉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在毕节市2020年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邹敏作为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发言,发出了“紧弓满弦、激情满怀,苦干实干、攻坚克难,不负韶华、不辱使命”的呐喊,字字句句,撼人心魄!对于基层党员干部来说,爱是落实脱贫攻坚责任,更是一种倾情付出和无私奉献。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贵州在过去那些艰难岁月,像王洪俊这样贫困的家庭,不在少数。但在脱贫攻坚的征战岁月,像邹敏一样劳心劳力的党员干部,数不胜数!像王洪俊一样走出苦厄、获得新生的家庭,比比皆是!贵州是这样,全国也一样。
感恩的颂歌
晓寒风过,大地回春。历经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贵州高原,处处呈现欣欣向荣的喜悦。
乌蒙山层层叠叠,二塘河曲曲弯弯。威宁县在全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一年前曾是全国剩余的52个和全省剩余的9个未摘帽贫困县之一。回望过去,“纳威赫去不得”,说的是纳雍、威宁、赫章这三个深度贫困县,是典型的“穷三角”。这里世居的彝族、回族、苗族乡亲们,祖祖辈辈生活在泥泞、苦厄的环境中寻找希望。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地党委政府按照省委统一部署,一仗接着一仗、一锤接着一锤敲。四场硬仗、四季攻坚、“3+1”教育医疗住房饮水补短板,加上东西部扶贫协作等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硬是将这片“恶水穷山”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为了让脱贫攻坚责任压得实而又实,全省各级巡视巡察机构总动员,不断推进巡察工作向基层延伸,开展上下联动抓实整改,倾听群众呼声,解决民生难题。在二塘镇,威宁县委巡察办向镇里反馈问题83个,二塘镇党委举一反三深挖细查出421个脱贫攻坚问题。二塘镇党委书记王斌说:“巡察是群众感到最贴心的监督方式,越整改群众越满意。”果花村四组72岁村民陈代贤专门到村委表达感谢:“共产党好啊!现在的干部没得说的了,比自己的亲人还亲,有什么问题反映上去,立马就来解决。”
“脱贫攻坚作战队员们抛家别子,白天夜晚忙,说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立功劳,实在是太苦了!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神笔马良》,我觉得脱贫攻坚干部,就是我心中的神笔马良,帮助我们贫困户画出了幸福的生活!”王洪俊眼睛湿润了。“老百姓很感恩,但大家不晓得如何表达”,他昼夜思考了两天,第三天写下了感谢信和一首感恩歌《共产党就是爱》:“共产党您就是爱,您就是那完全的爱。在我命运不同的经历中,您用不同的爱来帮扶。我绝望时您用问候安慰的爱,我困苦时您用走上门的爱,我迷茫时您用鼓励的爱,我忧伤时你用引导的爱。共产党您是爱,您就是那完全的爱。这爱激励我一生感恩,这爱连接百姓生命,这爱连接百姓生活……”
王洪俊激动地说:“当着大家的面我不好意思流眼抹泪,但我心灵深处是含着泪水的,每当在夜晚唱这首歌,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远在七星关区林口镇鸡鸣三省村,唯一亲眼见过红军1935年2月到村召开举世闻名“鸡鸣三省会议”的96岁村民侯明扬,对党员干部竖起了大拇指:“那时候红军给穷人打天下,现在脱贫攻坚干部为群众谋幸福。我还想活超过一百岁,现在党的政策太好了,好到你无法想象,我还想多活几年,看看这种好日子还要好到什么程度!”
没有一村村一寨寨、一个个民族、一户户家庭脱贫画上句号,贵州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难以画上圆满的句号。这是贵州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不仅是这么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总书记的话心系群众、鼓舞全党。
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如今,脱贫攻坚幸福答卷像满满的爱,写满贵州山山水水,那是庄严承诺,是坚定信仰。共产党就是爱,这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情怀。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了人类反贫困伟业的中国篇章。极尽艰辛和壮烈的贵州脱贫攻坚战,无疑是这曲爱的宏大乐章中最动人的交响。
原文链接:http://www.gzdis.gov.cn/ttxw/202103/t20210311_67152876.html
上一篇:【镜头】以作风攻坚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