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忠”是“贤”的应有之义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以“贤哉,回也”始,又以“贤哉,回也”终,足见孔子对颜回的态度。其中的“贤”字,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译为“有修养”,孙钦善先生在《论语注译》中译为“有贤德”,近代著名学者、有“清末怪杰”之称的辜鸿铭在其英译本《论语》中,把它译为“heroism”,再译回汉语,则是“英雄气概”。两次“贤哉”,用辜鸿铭的话说,就是“多么具有英雄气概啊”。
大名鼎鼎的明代政治家张居正,对孔子的这段话深有体会:“大抵处富贵而佚乐,居贫贱而忧戚,乃人情之常。圣贤之所乐,盖有超于贫富之外者,舜禹有天下而不与,孔子饭蔬饮水,乐在其中;颜子箪瓢陋巷,不改其乐:其心一也。”他的意思是,颜回之“贤”,正在于“其心一也”。
“其心一也”,就是“忠”。有的书法家在写“贤”字的时候,会把右上角的“又”写成“忠”,从而使上半部分变成“臣忠”二字,比如清代著名书画家陈鸿寿。有人认为这种写法只是“江湖把戏”,其实有根有据。《康熙字典》:“《集韵》:贤,古作贒。”其意一目了然:“忠”是“贤”的应有之义。 “思贤如渴”的“贤”如此,“见贤思齐”的“贤”亦然。
《说文解字》:“贤,多才也。从贝……”从贝,就是值钱的意思。现在,我们说一个人“贤”,不仅看重“才”,更看重“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也。
“忠”不是嘴上说说就行了,也不是纸上写写就行了,更重要的是实际行动,是所作所为。毫无疑问,在艰难时期,在生死关头,在关键时刻,能“其心一也”,不就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吗!(尚之)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96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