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廉洁文化 >正文

闵言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

时间:2019-11-13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核心内涵予以强调。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推动其写入党章。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同年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今年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治疆方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战略性部署。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为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准确把握这条主线,关键是处理好同”与异”的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许多理论上的模糊认识、实践中的不当做法,根子都在于没有拿捏好分寸。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弄清楚哪些方面必须同”,哪些方面可以异”。要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上不能有差异。同时,要尊重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推动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百花园里绽放光彩。应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准确把握这条主线,基础是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全新的课题,离不开学术的支撑。应紧紧围绕怎样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怎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把各族干部群众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最新精神上来。应挖掘、整理、宣传我国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推动中华民族史编纂,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心灵深处。应通过加强研究基地建设、设立研究经费专项、发布课题招标指南等多种形式,引导学术界树立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鲜明导向,建立健全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攻关的科研机制,不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学理支撑。

  

  准确把握这条主线,方向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数千年发展的必然结晶,是各族人民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作出的共同选择,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我们应认识、把握、顺应这一大势,维护好大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和谐关系,让这个大家庭更加牢固,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更加坚实、纽带更加坚固。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确保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准确把握这条主线,当务之急是推动民族工作领域改革创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原创性思想落到实处,必须敢于自我革命。应抓好顶层设计,研究提出民族领域需要中央统筹推进的重要事项,制定细化十四五”民族工作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法规,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新工作机制,发挥好党对民族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推动建立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体系、工作体系、教育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各民族都应肩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原文链接:http://www.gxjjw.gov.cn/staticpages/20201125/gxjjw5fbe08d7-154184.shtml

上一篇:勤于创造 志坚不惰

下一篇:丹麦的廉政建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纪检内参 j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