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廉洁文化 >正文

永不言退的尖兵

时间:2019-11-13 来源:南粤清风网 作者:佚名 2

  

  为确保脱贫攻坚责任到人,阿拉善左旗要求所有科级以上干部包联帮扶贫困户。这是2018年4月,王晓东到巴彦浩特镇伊和呼都格嘎查看望他帮扶的贫困户莫日根其木格。王希龙 摄

  “晓东,你今天好像不太对劲,咋这样出汗?先休息一会吧。”“我再坚持一阵,问题不大,现在是谈话攻坚期,要抓紧时间突破。”这是发生在专案组同事和王晓东之间的一段对话。

  拖着疲惫的身体完成了一整天的谈话后,王晓东趴在桌上想歇一歇,却静静地睡着了,再也没有醒来。那一刻,是2019年8月22日21时09分。

  王晓东,曾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是远近闻名的办案能手,被评为自治区纪委监委首批“执纪监察尖兵”。2019年初,他被自治区纪委监委抽调参与专案后,又连续参与两起“案中案”的审查调查工作,并获得全区专案审查调查工作重大贡献奖。

  知重负重,哪里需要就冲到哪里

  王晓东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但其成长、成家、就业都在阿拉善。1993年7月,20岁的王晓东从警校毕业后进入阿拉善公安系统工作,从基层一线做起,一干就是22年。

  “晓东特别憨厚,但身上也有一股特别的认真劲,他从最基层的民警岗位干起,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干得非常出色。”阿左旗公安局政委苏民忆起王晓东时连用了两个“特别”,说他像一颗钉子,干什么事都得钉紧了还得打个弯儿。

  稳重可靠、踏实能干,是王晓东在大家心中共同的印象。2015年,当地纪检监察机关亟需专业办案人才,组织上决定调他到阿左旗纪委工作。

  离开熟悉的环境,脱下穿了22年的警服,任谁都会有些不舍。但王晓东没有二话,很快就来旗纪委报到。

  和王晓东的第一次谈话,就让时任阿左旗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常文秀印象深刻。往往是自己说几句,对面这个蒙古族汉子才回一句,但都是那么坚定有力。

  “纪委查的是领导干部,是要得罪人的,你怕不怕?”

  “不怕!”

  “纪委工作特殊,平时也比较辛苦,一上案子可能要几个月,十分耗时耗力,你愿意来吗?”

  “这是我的工作,我愿意来!”

  ……

  没有什么大话,但说到做到、踏踏实实,这就是王晓东的本色。

  一到阿左旗纪委,王晓东就立即投入大量精力自学理论政策、纪法条规,快速进入角色。加之经验丰富、办事严谨,他的能力和态度很快得到了大伙儿的认可。

  不久之后,阿拉善盟首例“打伞破网”案件线索由阿左旗纪委承办。线索仅是涉案人员的几页供述,被反映对象又是具有很强反侦查能力的公安干警。啃硬骨头,时任纪委领导首先想到王晓东。

  王晓东态度坚决:“扫黑除恶是政治任务,我们责无旁贷!”他连夜组织团队,开展细致调查。在厚厚的账单中,锁定了一名个体户作为关键突破口,成功获取几名民警充当“保护伞”的证据,让以身试纪试法者受到了惩处。

  面对艰巨繁重的审查调查工作,王晓东从来都是任劳任怨、冲在一线。仅2019年,王晓东就连续被抽调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阿拉善盟纪委监委的三个专案。

  在他参与查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1·09”专案中,多名涉案人员长年在政法机关任职,反侦查能力很强,且案发时间久远,审查调查难度很大。

  知重负重,哪里需要就冲到哪里。王晓东作为外调小组骨干,既承担谈话核实工作又负责外查取证工作,累计行程几千公里。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组织需要就义无反顾地往前冲。”王晓东的妻子常丽贞说,刚开始看晓东出门还会问一句“迟一天去行不行”,后来就不问了,因为得到的回复总是“工作上的事迟一天也不行”。

  工作上迟一天也不行的王晓东,生活上却总是“迟到”。

  2018年8月,儿子考上外地的大学,王晓东答应送他去学校。然而当时他参与的一个专案到了关键时期,实在走不开,只能辛苦从没单独出过远门的妻子去送孩子。

  又过了一年,儿子大二马上要开学,在外办案、一暑假都没顾上儿子的王晓东订好了8月26日回阿拉善的机票。儿子满怀期待,王晓东却突然撒手而去,留下了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

  王晓东牺牲后,原本时常念叨父亲的儿子好像突然长大了。这个小男子汉经常擦干眼泪安慰妈妈:“妈妈,我们就当爸爸又出差了……”

  爱钻研,多难的案件也能突破

  特别爱学习,特别爱钻研,是阿左旗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对王晓东的共同评价。

  刚到纪委工作时,王晓东从来不显摆自己20多年的从警办案资历,而是认准新兵定位,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纪法条规,都是他的案头书、床头书、手头书。有的书翻散页了又重新装订起来,有的磨破了就用胶带粘起来。

  王晓东对知识的渴求,有时候到了着迷的程度。一次他到阿拉善盟纪委监委办事,可走到盟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李巧霞办公室里,就拔不动腿了。原来,他看到桌上有一本刚刚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释义》。

  “当时我办公室刚好有两本,就借给了他一本,没想到他拿回去把书页都翻烂了……”回想起借书时王晓东的神态,李巧霞忍不住笑了,笑着笑着又哭了。

  2017年,面对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的新要求,王晓东自我加压,反复梳理办案流程,编制了一整套容易掌握且操作性强的执纪执法工作模板。这套花了他3个多月时间、厚达100多页的模板材料,成了阿左旗纪委监委培训办案新人的教材。此后,他还根据相关纪法文书,将模板更新完善了两次。

  “建立模板是个很麻烦的事情,需要足够的纪法功底和过人的耐心。从来没有人要求他做这个事,晓东全凭自觉主动挑起了这个担子。”阿左旗纪委常委王多杰感慨地说。

  模板完成了,王晓东的办公室也成了“专家门诊”,大家办案过程中遇到大小问题都跑来请教他,亲切地喊他“东哥”。他来者不拒,热情认真地讲解,传授经验。

  “我们叫他‘东哥’,不是因为他岁数大,而是他对人好。”说起王晓东,比他年长的同事李虹终究没忍住泪水。

  李虹曾负责查办一起牧场负责人涉嫌优亲厚友案件。由于办案经验不足,她便向东哥请教。王晓东态度十分温和,一边鼓励一边给她提出建议。

  “他说我之前工作做得都挺扎实的,但是认定违纪违法行为需要言辞证据和书证物证等互相印证,不能只凭会议记录就认定,还要找相关人员谈话,固定书证物证。”李虹说,从此她便牢固树立了证据意识,在纪检监察工作上也正式入了门。

  被王晓东带入门的还有很多人。阿左旗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干部王希龙就是其中一个。

  刚到纪委监委工作时,王希龙性格有些毛糙。为磨炼他的性子,王晓东让他从最基本的整理资料、装订案卷开始。王希龙刚开始还不太理解,发了些牢骚。一次办案需要紧急调取一份资料,王希龙把一大叠资料拿出来从头开始翻找,王晓东却直接说出在第几卷第几页,找到后果然就是。王希龙彻底服了,至此一口一个师父叫了起来。

  “他平时话不多,但一进谈话室就好像变了个人。”除了同事和家人,王晓东打交道最多的就是谈话对象。不善言谈的王晓东,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谈话专家。

  同事那日苏回忆,王晓东谈话时一般都会从聊家常开始,先让谈话对象放松下来,然后再谈政策、谈纪律、谈信仰,在关键时刻再突然抛出关键证据。几板斧下来,再难的案件也会被撕开缺口。

  一次,在和一名涉案工程老板谈话时,迟迟未有进展,王晓东便跟他聊起了家庭和工作。谈到自己参与过的工程,被谈话人兴奋起来,从建筑构造、施工进程到物料采购经验,讲得头头是道。

  就在谈话对象讲到兴头上时,王晓东一盆冷水冷不丁泼下来:“据我所知,你的工程队只有二级资质,根本承接不了这样的工程,是谁帮你牵的线?”

  被拿住七寸的谈话对象瞬间卡了壳。“没想到连这个你都懂……”沉默许久,谈话对象终于道出了背后的关系网,案件就此顺利突破。

  然而,谈话对象不知道的是,为了摸清情况,王晓东常常加班到深夜。从谈话对象基本情况、社会关系,到涉及企业情况、交易往来等,都深深地刻在脑子里。“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王晓东的工作信条。

  在王晓东的办公桌上,十几本厚厚的笔记本格外显眼。记者细细翻看,竟然发现其中三本完完整整地抄录着党章。

  “审查调查,攻心为上。东哥常说,审查调查是为了治病救人,要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找回初心,而党章就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说起王晓东抄录党章,那日苏道出了原因。谈话遇到瓶颈时,王晓东经常让谈话对象回想一下党章和自己入党志愿书的内容。

  “当听到东哥一字不落地复述党章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时,这些谈话对象通常都是先震惊后沉默,有的回想起自己从未认真读过党章时连连摇头,有的甚至直接掩面痛哭。”那日苏说,到这时候,谈话对象最后的心理防线已经被攻破了。

  “晓东就是爱钻研,啥事都要搞出一个名堂。”李巧霞说。在纪委监委工作的四年中,王晓东参与谈话上千次、制作笔录数百份,外出取证次数更是数不胜数。他所参与办理的案件,很多成为纪检监察系统的精品案件。

  群众利益一毛钱不少,送礼说情一毛钱不要

  一个手机、一双鞋、两套运动服、一件外套、一瓶大宝、一块香皂、一把剃须刀——这是同事整理的王晓东的全部遗物。

  王晓东常年穿的衣服就那几件,同事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夏天是一件白色带蓝花的T恤,冬天相对较好的衣服就要数那件灰色呢子大衣了。开的车是老款桑塔纳,每年总得修几次,车窗进风,座椅磨得发亮。

  有同事打趣他说:“东哥,你好歹是个领导干部,也该打扮打扮。”每次得到的回应都是王晓东标志性的嘿嘿一笑:“这样就挺好。”

  对自己生活看得淡,对群众的利益却非常看重。王晓东常常能在与群众交流中发现线索,并且揪住不放,不挖出侵犯群众利益的“毒瘤”誓不罢休。

  阿拉善地广人稀,面积相当于浙江、江苏和宁夏的总和,人口却只有20多万。往往一天跑二三百公里路,只能走访四五户牧民。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王晓东却总是说走就走。

  一次接到群众反映巴音毛道农场副场长在土地补助方面涉嫌优亲厚友的举报,王晓东叫上同事王希龙又出发了。早晨8点出发,200多公里的路两人走了三个多小时。

  到达目的地,拖着快颠散架的身子,王晓东马不停蹄开始了逐家逐户的走访。从查看签订的合同文本,到实地测量土地面积,两人待到第三天才回去。

  举报人老王觉得这个同姓的“王主任”外表看起来有点“粗犷”,干起事来却是细致无比。本以为调查结束了,没想到过了半个月王晓东又来了。这次他再次核对了一些数据,还叮嘱老王不要怕,说纪委监委就是给老百姓撑腰的。

  之后又过了几天,王晓东第三次来到农场。这次,他带来了处理结果。不仅组织召开会议,宣布了对被举报人的处分处理决定,还向大家展示了收缴违纪资金的票据,并现场督促农场负责人对下一步整改作出表态。

  老王等人觉得这个纪检监察干部挺靠谱,想请他吃饭,却被他拒绝了。在王晓东看来,这都是本分工作。

  几年来,王晓东查办损害群众利益案件30多件,有的案件涉案金额很小,但他常说:“就是侵犯群众一毛钱的利益,我们也要给群众一个交代!”

  经常下乡走访,王晓东还练就了一个本事,对去苏木乡镇的道路很熟悉,到哪个苏木多少公里几乎脱口而出。

  阿拉善三分之一是沙漠、三分之一是戈壁、三分之一是荒漠草原。在茫茫戈壁荒漠中根本没有方向感,别说导航,许多地方连信号都没有,王晓东却总能准确地找到要走访的牧民家。

  “有一次我们从一个牧民家到另一个牧民家,直线距离超过10公里,而指路的人只记得大致方向和下一个走访对象家院子里有棵大树。”跟王晓东一起下过乡的同事贾婷婷说,王晓东开着车带着她先走大路再走小路,最后实在没路了硬是顺着车辙找到了这户牧民家。

  “看我是个小姑娘,东哥还特别提醒我,到牧民家走访时,人家倒的水一定要喝,不能有嫌弃的表情。”贾婷婷说,正是靠着这样的真心,王晓东敲开了一个个群众的心扉。

  “群众利益一毛钱不少,送礼说情一毛钱不要。”这是王晓东一直秉持的原则。为了百姓利益他敢于担当碰硬,在人情和诱惑面前他坚守原则不为所动。

  一次,在查办科级干部陈某优亲厚友、违规发放补贴的案子时,陈某委托中间人找王晓东说情,希望网开一面。面对朋友的请托,王晓东丝毫没有动摇,最终依规依纪依法查办了该案,为此曾经的好朋友成了陌路人。后来,王晓东出差路遇这个朋友,经过细心地做工作、讲道理,最终得到了朋友的理解。

  平时总是乐呵呵的王晓东,一谈到纪律却总是严肃起来。他对同一科室的干部们严格要求:“收受贿赂、疏通人情,都是知纪违纪、知法犯法,是坚决不能碰触的,这是纪法底线、办案底气。”

  这个在违纪违法人员面前铁骨铮铮的蒙古汉子,却始终觉得对家人有所亏欠。只要有机会回家,他一定会去早市买菜,一定会去看望父母,一定要干完所有的家务——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弥补不能常伴家人左右的愧疚。

  “工作的事情,他从来不在家里说。而他办的那些案子的代号,我也不知道代表着啥,只知道那是晓东又一次出差的时间。”常丽贞说,“每次看到晓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他能睡个放心觉,睡到自然醒。”

  一路奔跑、一直奔波的王晓东睡着了,但他忠诚履职、知重负重、苦干实干的精神却激励着许多人。

  对苏木道路逐渐熟悉的贾婷婷收拾好行李,准备再次下乡了;已是查办案件老手的王希龙整理好案卷,开始核实下一个线索;仍有些紧张的那日苏闭目回想了一下东哥传授的经验,坐到了主谈人的位置上……

  他们将继续在监督执纪执法的道路上前行,永不言退!


原文链接:http://www.gdjct.gd.gov.cn/lzkm/77947.jhtml

上一篇:对得起肩上的责任

下一篇:让外籍人士暖心感受“广州温度”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纪检内参 j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