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谱团结曲
火红的辣椒铺满广袤田野,透着丰收的喜悦;蜿蜒流淌的开都河,润泽着两岸风景,也见证着和静县纪委监委干部与各族群众的鱼水情。
民族团结是各族干部群众的生命线。近年来,和静县纪委监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维护民族团结的政治使命,谱写着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新篇章。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展,2018年和静县纪委监委分别与该县哈尔莫敦镇查茨村、阿拉沟乡阿拉沟村、乌拉斯台查汗村的各族群众结对认亲。
“查茨村是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情况比较复杂,信访问题较多,我们要真情融入,从点滴做起,用实际行动促进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结亲伊始,县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在动员会上向大家强调。
果然没过多久,县纪委监委干部就在走访中发现,乡亲们当中有好些人反映自己的小麦补助金还没有全额领取的问题,他们怀疑是村干部“做了手脚”,但又“敢怒不敢言”。
随着更深入的交流与走访,大家发现村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不止一条。随后,县纪委监委派出专案组,针对该村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开展了细致核查,村干部侵占群众小麦补助金、冒领低保、优亲厚友等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并得到解决。
“以前,查茨村集体经济管理较乱,该公开的不公开,钱花到哪去了我们也不知道。自从县纪委监委包联我们村,这些问题我们都不担心了。”查茨村村民表示。
维护好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维护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保障,县纪委监委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整治损害群众利益问题融入管党治党“两个责任”、意识形态监督、作风建设等各方面,把领导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作为监督重点,着力惩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及“四风”问题,汇聚了民意,赢得了民心。
县纪委监委还对查茨村等包联村、结对村的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情况实行全程监督,有效促进了该村党务村务工作不断向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政治生态变得清明,村民们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监督过程中,县纪委监委充分运用“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监察办公室+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四位一体”监督模式,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小微权力”运行等开展监督,引导基层党组织正确履行职责,党风政风为之一振,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作为县纪委监委“访惠聚”驻村点的阿拉沟乡地处天山深处的山地峡谷地带,距县城194公里,是一个纯牧业乡。而该乡阿拉沟村、乌拉斯台查汗村曾在自治区级贫困村之列,牧民大多过着游牧生活,收入单一,思想保守,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为破解发展瓶颈,帮助牧民增收致富,和静县纪委监委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载体,针对村民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帮助他们谋发展、找出路。
“我们家今年光养殖收入就有5万余元,还不算农闲时外出务工的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阿拉沟村牧民孟开眼角露出笑意。
过去,孟开一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全靠他放牧维持生计,孟开日思夜盼的就是摆脱贫困。最终在结亲干部帮助下发展科学养殖,从“放羊娃”摇身一变成了“羊司令”。
村民高娃在结亲干部鼓励下学习烹饪后,在县城开了家甜品小吃店,月收入5000元,被称作当地的“甜点西施”,逢人就夸自己的结亲妹妹好……
行走阿拉沟乡,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随着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持续推进,县纪委监委干部与包联群众的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现如今,水电气通到了家家户户,泥泞小道变成了宽敞的柏油路,廉政文化广场丰富了大家的闲暇时光,乡亲们成功摘掉了穷“帽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牧民们富了,县纪委监委的干部笑了。结亲干部的辛勤工作也换来了村民们广泛认可和赞誉,干部和群众的心也越贴越近。2020年和静县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荣获自治区“访惠聚”工作优秀组织单位,1名队员荣获自治区“访惠聚”工作先进个人,县纪委监委被评为2021年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各族干部群众共饮一渠水、同种一片地、手牵手播下文明富裕的种子,民族团结之花在和静越开越美丽。(和静县纪委监委 王金花 | 责任编辑 李娜娜)
原文链接:http://www.xjjw.gov.cn/show/463-1551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