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锵鸣《家训随笔》:耕读修身 国为家先
孙锵鸣(1817—1901),字韶甫,号蕖田,又号止园,晚号止庵,浙江瑞安人,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后任广西学政、侍读学士等,年八十四,重宴琼林赐封侍郎衔,为李鸿章、沈葆桢房师,著《盘阿草堂词》《止庵读书记》《东瓯大事记》《海日楼诗文集》等。
孙锵鸣
清晚期瑞安孙锵鸣一族,家风恪守儒家道德规范,重视永嘉事功之学并以此修身治家,族中以名士和官吏居多。特别是清代以降,实现了向崇文重教方面转变,子孙注重学术研究和文学修养,迅速提升了孙家在当时瑞安传统儒学“经世致用”主流文化中的地位。
玉海楼内百晋匋斋,孙锵鸣常与其兄孙衣言在此谈心论学
作为晚清风云人物,孙锵鸣驰骋官场二十余年,达到过政治生涯顶峰也经历过罢官的人生低谷,对立身处世和持家治业之道自有一番深刻见解。尽管此时的孙锵鸣已接近人生风烛之年,加上双目不能清楚看物,但他乘着自己还有一线光明之际,留训言给后代观览,希望子孙“期于寡过”,不要毁坏家族世传的声名美誉。所以,在清光绪二十二年农历正月十四(1896年2月26日),即元宵节前一天开始,孙锵鸣过完八十大寿的第八天,从构建耕读修身、兄友弟恭、夫妻敬爱等家族观念的角度,提笔为文,每日撰写一小节,连续五天写完约3400字的《家训随笔》。全文行书,字体端庄遒劲。它成了孙氏子孙世代相传的法宝,也是温州历史上最有影响力、最有代表性且内容完整的士大夫家训。
孙镪鸣《家训随笔》
耕读修身
孙锵鸣在《家训随笔》开篇,就细述孙锵鸣三兄弟接受童蒙、读书和科举的过程,还提到他们的塾师和座师全是当时的名士高官,比如,孙锵鸣座师为同治皇帝老师翁心存(翁同龢之父)。显然,孙家祖先认为子孙的成长离不开名师督导,也告诉子孙,耕读之路是与今后获得的成功人生紧密相联的。
孙锵鸣自幼受祖辈熏陶,到后来他借仕途平步青云且拥有高位,但却视富贵如浮云。孙锵鸣知道,那是祖辈长年的嘱咐与叮咛,遂在《家训随笔》写道:“有屋数十楹,足以庇风雨矣;有田几千亩,足以供饭粥矣。”他想用这些训言来告诉子孙,富贵总是不长久的,务必牢记“恒心”两字的家训,在人生路途上要时刻修治自身。
兄友弟恭
古代社会强调“兄友弟恭”的天然伦理关系,作为用来加强家庭伦理凝聚力的重要手段。1838年,孙衣言和孙锵鸣在京城参加会试。有天深夜,居住在西四牌楼(今北京市西城区)的孙衣言烧煤取暖,不断煤气中毒。孙锵鸣听到消息后,从米市胡同(今北京市宣武区)一路颠扑到了相隔二十余里外的其兄住处。另日,孙锵鸣病卧,孙衣言延请医生熬夜煎药,衣不解带在床边日夜调护。
这两则小故事足可以见两兄弟手足情深,孙锵鸣在《家训随笔》中称其是“相依为命”也。
夫妻敬爱
家族以家为最小单位,家因夫妻而生,夫妻和睦成为家族子孙要求遵守和效仿的典范。孙锵鸣父亲希曾年少时经常参与雅士的文酒之宴,唱和赠答。后来家道中落,其父放弃学业,也谢绝了一些交游,每日务农早起晚归,忙于养家糊口。其母也没有配备婢仆,伺奉老姑外又精心为丈夫准备饮食。孙锵鸣在《家训随笔》中是这样描写他的父母亲:“夏日汗涔涔循肩背下,衣领半湿。入夜纺织补纫……鸡鸣始欲寝,与我父黾勉同心。”铢铢积累,至晚年为孙衣言、孙锵鸣两兄弟分家产时,已近200亩家田矣。
应该说,孙锵鸣这代殷实的家底是由其父母互敬互爱共同缔造的结果,《家训随笔》记录此事,一来是孙锵鸣劝诫子孙要常念先人缔造家庭之艰难,二来达到垂教后嗣以继祖先之德的愿望。
国为家先
《家训随笔》还记载了孙衣言因回避担任同科同考官的孙锵鸣,曾放弃参加一次科举考试。1847年,孙锵鸣担任清朝丁未科第十一房同考官分校礼闱(会试阅卷),其兄孙衣言也参加考试。按照清代科举亲属回避制度,两者中必须有一人实行回避。孙锵鸣怕兄长失去会试,就想告假不当考官,孙衣言又恐弟弟失去担任同考官的机会,两兄弟万般纠结。这时,孙衣言反倒劝其弟道:“汝初次考差,外差既两失矣,得一分校,搜索一二好门生,胜吾自得多矣!吾乡举如此之艰,即入场能必获乎?汝不必过为我计也!此不过迟我一科,弟毋介意”。最终,孙衣言选择退出回到故乡,孙锵鸣在此次担任同考官的会试中选拔了10多名门生,其中就有后来当为傅相的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葆桢。
隐忍勉学
时光在流逝中带走了古人隐忍、勉学等很多精神品质,现代人几乎极少再受家训约束了。孙锵鸣祖父当年返回祖居地砚下生活时,常受族人欺凌,《家训随笔》中写其祖父“辄闭户隐忍不与校”,最后导致族人惭愧而退。孙氏两兄弟相继考中科举后,乡里祝贺者络绎不绝。面对受侮到得人尊敬的局面转换,孙锵鸣认为这是先祖德荫后人,告诫“我子孙不可忘也”。孙锵鸣强调做人道理全在《四书》、《五经》,多看儒家书籍的人习性也总不坏,要求子孙努力亲身实践,随时随事对照反省,争取成为圣贤之人且不流为小人所用。
孙锵鸣家训对联
从孙锵鸣的《家训随笔》中可以看出孙氏家族家风严谨,后代子孙个个建树非凡。这份《家训随笔》用词精炼、朴实,易于诵读。情至深处,赞颂本族历代祖先的品行与表现,表面上好似与子孙谈心般轻松,却隐藏着时刻劝醒的味道,是一份带有激励与劝诫的总结性家训,在温州地区不为多见。
玉海楼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温州市民终身学习活动体验基地,年接待参观人数4万多。如今,孙锵鸣《家训随笔》陈列在“孙诒让纪念馆”的展厅里,它注重品德修养的言传身教与流露出的传统美德,不仅影响和造就了孙氏整个家族人才辈出,而且对我们现代人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温州市纪委市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zjsjw.gov.cn/ch112/system/2021/01/14/032878015.shtml
下一篇:禹裔传明德 源清且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