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又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时值重阳佳节,与大家分享陆襄主编、朱福生编著的《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书中选取了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故事,包括节日风俗、诗话词话和文人轶事等,读后增长知识、获益匪浅。
重阳节是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之所以叫重阳”,是因为我国古代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个九”,所以叫重阳”。三国时曹丕在《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解释了重阳”得名的由来,同时也能判断,至少在东汉末,重阳节已经形成。
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总是离不开民风习俗,和其他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属于它自己的专属习俗。这一天,人们赏菊饮酒、遍插茱萸、吃糕敬老、登高望远……与这些习俗相关的诗词歌赋、趣闻典故,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九月是菊花盛开之时,故有菊月”之称。赏菊、饮菊花酒赏菊、饮菊花酒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据《西京杂记》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菊花种类很多,可供食用的甘菊或白花菊,用来酿酒,清新可口。菊花酒能治头风明目,平肝清热。
谈到赏菊,自然会联想到东晋陶渊明。重阳赏菊并饮菊花酒,据说是起源于陶渊明,他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其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陶渊明闲适的生活情趣,历来为人传诵。
重九的又一节物是重阳糕。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述九月九日,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饤,插小彩旗,名曰‘重阳糕’。”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详尽地描述了当时的重阳糕。明、清时,也叫花糕”,因其上缀饰栗子、枣子,斑斓如花,故称。《燕京岁时记》谓有两种:其一以糖面为之,中夹细果,两层三层不同,乃花糕之美者;其二蒸饼之上星星然缀以枣栗,乃糕之次者也。
在描写关于重阳节的诗词中,不得不提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词表面上是写深秋佳节孤独寂寞。
在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之后,紧接着是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说明自从丈夫赵明诚出门,她已经是第二次独自一个人过这样令人倍思亲”的节日了,怎能不使她格外感到思亲之呢。东篱把酒”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暗香盈袖”化用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
登高之俗《西京杂记》中也有记载: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将重九和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祛邪免祸的用意。因为登高时有插茱萸、佩茱萸囊之俗,插戴茱萸登高会也叫茱萸会”,流传最广的诗句当属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梁朝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记载了重阳节的传说,其中也说到佩带茱萸”的事情: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花酒,妇人带茱萸囊是也。”就是先做个口袋,再往口袋里装茱萸,然后系在手臂上。但是插茱萸”也是有来历的。晋周处《风土记》曰: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月,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这里明说是插”,而且折茱萸房以插头”连插的部位也交代得很清楚。
独特、迷人的古代诗词故事里的节日习俗,有着深厚的人文内涵、丰富优美的表现形态,在民族历史的长河中,世世代代、年年岁岁、人人享有,在最家常的情境,以最亲切的方式,装点人们日常的生活,为生活增添乐趣,寄托相思、承载期许、抒发情怀,振奋、抚慰或浸润人们的心灵。(南宁市纪委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gxjjw.gov.cn/staticpages/20211014/gxjjw61680037-16313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长图|清廉迎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