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古代清官廉吏|周渭:不畏强权 两袖清风
周渭(公元922—999年) ,字得臣,是广西恭城县路口(炉口村)人。家境贫寒,幼时父母双亡,由叔伯养大。自幼勤奋好学,有胆有识,急公好义,工诗能文。
公元960年,周渭到达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为户部侍郎薛居正器重,又因上书朝廷陈述时务,被召应试,宋太祖赵匡胤赐其同进士出身,并授其白马县主簿,历任右赞大夫、永济知县、直隶州知府、广南诸转运副使等职,官至监察侍御史,是北宋家喻户晓的纪委书记”。
不畏强权,整肃吏治。周渭到任白马县主簿后,发现当地县吏作奸犯科众多,立刻整顿吏治,凡是搜刮民脂民膏者,遂依法处斩。周渭这种敢于执法的做法得到宋太祖的赏识,破格将其提拔为右赞善大夫。当时镇守大名府的主帅符颜卿是权倾朝野的太师爷。他的宠信刘思遇倚仗权势横征暴敛,百姓深受其苦。为遏制符颜卿的专权,朝廷特意选派周渭去符颜卿的属县永济县当知县。周渭到任后立刻抓捕、处斩以刘思遇为首的污吏,大力整治朝纲。在处决刘思遇等人前,有人提醒周渭要先把刘思遇送大名府才定罪,不然符太师爷怪罪下来难以担当。周渭深知道这些贪官污吏一送上去肯定会受到保护,岂不是放虎归山?岂不是能给贪官污吏的保护伞作妖的机会?周渭偏不接受这些好意”提醒,直接将这些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土匪山贼罪行昭告全县百姓,将这些人就地正法,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符太师爷无可奈何,众官震怖,吏治肃然。
正直不阿,执法泰山。宋乾德年间(963―968年),周渭升为兴州通判。辖区内驻扎着许多守军,带兵的监军骄狂凶狠,放纵部下残暴百姓,当地居民苦不堪言。周渭正直不阿,到任后首先向守军晓之以理,并把带头滋事扰民的几个军官正法,促使全军慑服,军纪井然。
心系乡土,一心为民。周渭在家乡岭南任职6年期间,为家乡人民废除南汉时的苛捐杂税,重定田赋,建学校,兴教化,为岭南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恭城瑶乡一直有一个美好的传说,说是恭城原本叫茶城,每年向朝廷进贡的茶税让地方不堪重负。周渭怜悯百姓,遂将茶城改为恭城,免除了繁重茶税,解救了百姓危厄。
冰壶秋月,两袖清风。俗语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然周渭入中原为官后,其家人却一直留在乡下,其妻莫荃过着普通百姓生活,她种桑养蚕勤俭自营,抚养两个儿子,为他们谋业娶亲,苦守清贫。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广南各州县平定,朝廷下诏到处查找,其妻子才得到朝廷的钱粮周济。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新即位的宋真宗早听说了周渭执法如山的威名、节操和才干,准备将他召回重用。但诏至之日,周渭这位一代良臣却溘然长逝,享年77岁。在三年穷知县,十万雪花银”的封建时代,像周渭这样,生前官达监察侍御史,是个大官,可他死后,史书载其上闵其贫不克葬,赙钱十万,以其子建中为乘氏主簿”,令人鼻酸难禁,感慨良多。周渭家穷得连葬身之财也没有,宋真宗甚为哀怜,下拨钱财10万安葬。
纵观周渭一生,可谓是:不畏强权,两袖清风。他以公正严明和铁面无私,以及卓有成效的治理,让贪赃枉法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地方百姓得以安宁。《宋史列传·周渭》记载:渭在郡,以简、肃称,及还,吏、民遮道泣留”。只要周渭调职,当地百姓牵衣顿首,拦道挽留。他两袖清风来去,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成为了永远刻印在老百姓心中的贤良之臣。千秋百姓,祠祀梓桑。一朝廉吏,万古流芳。”( 武鸣区纪委监委根据《宋史列传·周渭》等材料整理 )
原文链接:http://www.gxjjw.gov.cn/staticpages/20210922/gxjjw614a8269-16234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视频丨节气说纪·秋分
下一篇:长图 | 中秋佳节话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