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纪律教育 >正文

【读书】邓小平的读书学习生涯

时间:2019-11-13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0

  “知识改变命运”,既改变个人命运,也改变国家命运。邓小平是爱学习、善学习、号召大家学习的人,他要求全党全国要通过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服务于四化建设大业。邓小平学习的经历、特点和关于学习的看法,今天依然指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一)

  广安,是邓小平的出生地,也是他接受私塾发蒙、学会识文断字的起点。在这里,邓小平接受了最传统的中国教育:习字、背书。父辈原来给邓小平起名叫邓先圣,但私塾先生认为这个名字对孔子不尊重,因此给他改名“希贤”,希望他向先贤学习、终成一番事业。邓希贤这个名字一直伴随邓小平的学习和早期革命生涯,直到1927年白色恐怖时他在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为掩护方便才改用邓小平这个名字。邓小平国学基本功比较扎实,他不仅书读得好,毛笔字写得也不错。家乡现在还流传着他10岁就能以笔为矛,撰写春联与恶地主战斗的故事。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邓小平,很早就树立了学习救国的理想,16岁的他选择远渡重洋,去法国勤工俭学。法国驻中国公使馆向法国外交部提交注明重庆八十三名赴法勤工俭学学生抵法后选择工种的名单,当时“邓希贤”一栏内注明的工种是“铸铁”。半个世纪后,邓小平回忆说,“其实我们当时去法国,也只是抱着一个‘工业救国’的思想。当时我才16岁,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就想出洋学点本领,回来搞工业以工业救国”。

  然而法国并不能给邓小平学习知识的机会,踌躇满志来到新大陆的邓小平只在巴耶中学学习了5个月,就因为无法担负各种学费而被迫结束了学习。随后,邓小平在法国的勤工实践中学会抗争与革命。他说:“生活的痛苦,资本家走狗——工头的辱骂,使我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很大的影响。”最终他抛弃了不现实的“工业救国”梦,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一个职业革命家。他作为中共旅欧支部的执行委员,常在《赤光》杂志上面发表文章,与国民党右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现在还能看到他署名“希贤”的文章《请看反革命的青年党之大肆其捏造》《请看国际帝国主义之阴谋》《请看〈先声〉周报之第四批造谣的新闻》等。这些文章短小精悍、思想犀利、言辞泼辣,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后来邓小平一直保持这种简练、犀利的文风,不说废话、直面问题。毛泽东说过,看邓小平的报告好像吃冰糖葫芦。

  1926年1月,邓小平根据组织安排,到苏联莫斯科学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难得的一段安安静静坐下来学习的日子。此时邓小平虽然已经是一名斗争经验丰富的职业革命者,但他还很年轻,刚刚22岁,意气风发,对新知识、新世界充满向往。自从参加革命以来,邓小平就一直希望能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次终于得到学习的机会。

  邓小平被安排进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这里,邓小平的课程包括俄语、社会形态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革命运动史、东西方革命运动史、联共(布)历史、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党的建设、军事事务以及新闻学等。

  邓小平来莫斯科是为了“弄清楚什么是共产主义”,在中山大学入学的调查表里他填写来俄意志:“学习革命工具”。在填写个人履历时写道:“我过去在西欧团体工作时,每每感觉到能力的不足,以致往往发生错误,因此我便早有来俄学习的决心。不过因为经济的困难,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更感觉到而且大家都感觉到我对于共产主义的研究太粗浅”,“我能留俄一天,我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务使自己对于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的认识”。

  邓小平后来被编入“理论家班”的第七班学习,“是政治上最强,斗争最剧烈,人才最集中的一个班”。班里聚集了当时在校的国共两党党员中有影响、有政治前途的学员,经常组织讨论有关中国的一些重要问题。邓小平是经常同国民党右派学生激烈辩论者之一。由于词锋犀利、口才雄辩,他得到“小钢炮”的美誉。

  中山大学的学制是两年,但因革命需要,1926年底邓小平被共产国际推荐给冯玉祥,回国内参加革命工作。莫斯科中山大学给邓小平的鉴定是:“非常积极,有能力,是一名优秀的组织工作者。守纪律,沉着坚定。学习优秀。党性强。”

  邓小平的学生生涯虽然只有这三段,但他在广阔的社会中学习、在丰富的实践中学习,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具备自己独特的政治见解和风格。离开苏联前邓小平已经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当时对自己的评价是:我开始“向着自新的路上走去,向着使我成就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路上走去”。这种信仰伴随他为国家奋斗的历程,一生未曾改变,70多年后,进入耄耋之年的他仍饱含深情地说:社会主义是可爱的,为社会主义奋斗是值得的。这同时也是为共产主义奋斗。

  (二)

  邓小平的一生始终与书相伴,作为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邓小平是一个儒雅的读书人。

  邓小平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呢?人们会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确实,邓小平爱看金庸的小说,但只是偶尔作为消遣、放松工作紧张的头脑读一读,实际上邓小平看的书非常多,远不止武侠小说,真正是博览群书。邓小平生前用过的书房有40多平方米,堆着的大半屋子的书都是他曾经阅读过的书籍,囊括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对于马列主义的理论著作,邓小平一直坚持学习和研究。在法国邓小平就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所读的主要是《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书籍。这些书籍,邓小平自己说,是他的“入门老师”。后来他一直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学马列还很注意方法,他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他看了马恩选集,通读了《列宁全集》。

  在紧张的革命和建设年代里,邓小平注意抓紧点滴时间读书。战争时期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刘复之说:“他(邓小平)好读书,在艰苦的战争岁月,我几次在行军出发前整理文件挑子,箱子里总装几本书,有马列的书,也有小说。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本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邓小平还常对其他工作人员说:要能打仗,也要补上文化这一课。

  “文革”期间,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1969年11月,邓小平给中央写了一封信,特地附函,请有关同志如果方便就把他的书托运过来,可见他对书籍的珍视。这些书籍陪伴了他在江西的日子,他每日都读至深夜,他从书中汲取营养,思考着中国未来的道路。复出后便着手“整顿”、扭转国家经济状况。

  中国古典史书是邓小平最情有独钟的。邓小平的妻子卓琳回忆邓小平有“三爱”,其中之一就是爱看中国历史经典书籍。他最喜欢读的是《资治通鉴》,邓小平家人说:《资治通鉴》“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他还通读二十四史,最爱《三国志》,《后汉书》《新唐书》也爱不释手。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出差时经常会带一两本《聊斋》、诗词一类的书,有空就翻翻。有张照片是他在视察杭州的船上,手中摊开的是一本宋词。

  各种工具书也是邓小平常翻的。他很喜欢看历史地理方面的图书,出门必带两本地图册:一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一本是《世界地图》,到每个地方都要打开地图知道自己的方位。邓小平还爱看字典辞典,家里的《辞海》是中华书局1947年的版本,被他翻得很旧了,折损的硬纸壳书皮是用订书钉固定住的。

  外国名著邓小平也信手拈来。1986年10月28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冰岛总理。会谈中,邓小平说起自己早年看过的一本书:“欧洲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写了一部小说叫《冰岛渔夫》,我在二十年代时就看过,了解到冰岛人民当时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随后他感叹:“现在你们干得很好,发达起来了。”《冰岛渔夫》描写了世代打渔的渔民,每年要在冰岛海面度过漫长的时间,经常葬身海底的悲惨命运。邓小平的博闻强识让客人很是吃惊和佩服,这完全来自他孜孜以求的读书生涯。

  通过学习,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服务工作,是邓小平的学习之道。邓小平的秘书说:首长每天都要读大量的文电、资料和书籍,包括国外的很多资料,从不间断,所以他总有比常人更高的眼界,总能提出一些新概念、新提法,例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些想法彻底地改变了中国,融入了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

  (三)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他认为我们的四化建设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

  学习什么?邓小平说:“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邓小平特别强调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要求通过紧密联系现代化实践推动理论发展、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国家向前发展。1979年他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对新形势下的理论战线提出要求:“需要根据新的丰富的事实作出新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才能够教育人们、说服向今天的中国寻求真理的人们。他说思想理论战线要结合实践研究问题、赶快补课。邓小平还要求年轻人多学习马列,他强调:“要有一些有马克思主义修养的年轻人。年轻人首先得读点书,不读书不行,遇到问题解答不了。”

  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服务四化的本领。“什么是我国今天最重要的新情况,最重要的新问题呢?当然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1979年邓小平视察华东,批评说我们现在万金油干部特别多、专业化的干部很少。万金油干部,就是“都管都不管”。邓小平说:这不行,“还是要培养专业人才”。后来他提出干部“四化”的标准,“四化”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邓小平通过组织路线这种制度性的安排来强调干部学习知识、提高业务能力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四化建设,邓小平经常强调要学外语、学法律知识、学现代的经营管理知识等。

  更要加强科学和文化的学习。邓小平有一个基本观点,他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率先发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随后,邓小平通过为知识分子正名、决策恢复高考、中央召开科学大会、支持863计划、支持建立博士后制度,提出我国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等措施,扭转对知识和科技的看法、推动人们更新学习和教育的理念,这是邓小平对知识的深刻认识,更是他对国家未来发展的筹划和远见卓识。

  怎么学?邓小平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学以致用,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来学。创新是学以致用的必然要求。上海宝山钢铁厂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个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特大型钢铁企业。1984年邓小平视察宝钢,留下一个别有深意的题词:“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创新。对待马克思主义,邓小平说:“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也就是说,学习马列,要和实践紧密结合、着眼于解决时代命题。改革开放是从直面问题、解决现实矛盾开始的。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新时期现代化的探索,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王达阳: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


原文链接:http://www.ahjjjc.gov.cn/dushu/p/9694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读书】“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

下一篇:【读书】毛泽东诗词中的苍凉沉郁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纪检内参 j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