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伪不如拙诚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虑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颜氏家训•名实》
【小识】
此段主要讲了“巧伪不如拙诚”的道理。
颜之推在《名实》里讲了一个故事,说邺下有一位年轻人,出任襄国县令,十分勤勉踏实。办事尽心尽力,对下属体恤爱护,希望以此博得好名声。每次派遣本地男丁去服兵役,他都要亲自握手送别,还赠送枣子、梨子、饼干等,并发表临别感言,说:“上级的命令,有劳各位了,心中实在不忍。你们路上饥渴,表示一点小心意。”百姓因此都称颂他。后来升迁为泗州别驾,这类费用就一天比一天多了,他就不可能都做得到。“一有伪情,触涂难继,功绩遂损败矣。”一旦表现出虚情假意,就很难继续下去了,过去的功绩,也随之不见了。
这段话里,颜之推说,我看见世上的人,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显扬却不信守承诺,不知道自己的话前后矛盾。虑子贱说:“在这件事上做得真诚,就给另件事树立了榜样。”“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这话说得多好呀。人的虚或实,真或伪,固然在于心,但没有不在行动上流露出来的,只是观察得不够仔细罢了。一旦仔细观察,“巧伪不如拙诚”,那种巧妙的作伪,就还不如朴拙的诚实。接着招来的羞辱就大了。“巧伪不如拙诚”,六字真好,可以作为做人的座右铭。
然后,颜之推举了几个例子,春秋时的伯石,汉朝的王莽,都是推辞高位,当时以为很巧密了,可是被后人记载下来了,流传万代,“可谓骨寒毛竖也。”叫人看了骨寒毛竖。他说,最近有一个大贵人,以孝著称,先后居丧,哀痛毁伤超过丧礼的要求,其孝心可说是超过常人了。但是,他在居丧期间,“尝于苫块之中”,苫块,古人居丧,以草垫为席,土块为枕,贾公彦注疏《仪礼》:“必寝苫者,哀亲之在草;枕块者,哀亲之在土云。”这个大贵人用巴豆涂脸,从而使脸上长出了疮疤,“表哭泣之过”,显示自己哭泣得多么厉害。他身边的童仆,却未能替他遮掩,把事情传扬出去了,更使外人对他居处饮食等方面所表露的孝心都不相信了。“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因为一件事的作假而导致一百件诚实的事也失去了信任,就是因为贪求名声不知满足的缘故呀!
为了世俗的所谓名声,在父母的丧礼上做这么多的花样,历史上代不乏人。韩非子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因为服丧时哀伤过分,以至于瘦削不堪,国君以为他对父母慈爱有加,提拔他为官师。结果,第二年,“人之所以毁死者岁十余人。”因为居丧哀伤而死者竟一年十多人。郝懿行不由慨叹:“余每读而叹曰:甚哉,世人之爱名,一至此乎!”世人爱名,竟到了这个地步。(杨光祖)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0267.html
上一篇:成都市:成都开展学先进赶先进活动 用身边榜样砥砺初心
下一篇:立名者 修身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