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纪检纪实 >正文

中共东莞市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时间:2019-11-13 来源: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作者:佚名 0

  根据省委统一部署,2023年4月25日至7月28日,省委第六巡视组对东莞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开展了常规巡视。2023年10月27日,省委巡视组向东莞市委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市委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情况

  东莞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关于巡视整改工作的要求,切实把做好巡视整改工作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全面动员部署,层层压实责任,以钉钉子精神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巡视整改各项任务落实。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坚决按照省委关于巡视整改工作的具体要求,及时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全市巡视整改工作动员大会,对巡视整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切实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亮明态度、严明纪律。成立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整改工作的统筹推进。期间,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对照检查、检视问题、剖析根源、明确责任,增强做好巡视整改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同时,督促各级各部门召开党委(党组)会议、专题部署会、民主生活会等对巡视整改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落实,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形成环环紧扣、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明确整改任务,压实整改责任。对省委巡视反馈意见逐条梳理、逐项细化,深入查摆、举一反三,制定巡视整改工作方案,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逐项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责任领导、承办部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切实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部署工作,并带头领办重点任务,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其他市领导同志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对分管领域整改工作的统筹调度和督促检查,推动分管领域整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各级各部门按照任务分工,抢抓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共同抓好整改落实工作。

  (三)强化统筹兼顾,提升整改成效。把巡视整改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结合起来,坚持标本兼治,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围绕引领型改革、集成式改革,推动各级各部门实施一批重大改革试点和重点改革项目,为东莞现代化建设不断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市领导同志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推动相关责任单位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市委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督导工作方案,坚持闭环管理,扎实开展实地督导检查和调度,做到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巩固一项。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把巡视整改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坚持巡视整改落实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推动整改到底到边、落实落细。

  二、巡视整改任务落实情况

  (一)关于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方面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切实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第一时间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全市干部大会、市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等,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结合东莞实际找准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谋深谋实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思路举措。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和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机制,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东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完善调查研究促进科学决策、提升落实效果工作机制,市领导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着力优化滨海湾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围绕滨海湾新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的定位,结合新区现阶段发展情况,进一步明确新区与虎门镇、长安镇的权责分工,推动新区与虎门镇、长安镇各司其职、高效协作,进一步增强新区发展活力。

  3.多措并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是优化外贸结构,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多层次探索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外贸综合服务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入选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成长型)2个,跨境电商年进出口总额突破900亿元,电子元器件华南分拨中心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备案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达38家。大力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发动企业参加“粤贸全球”、“粤贸全国”等境内外重点展会超300场,发挥好工商联、侨联以及各行业商协会作用,帮助企业巩固传统外贸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加强莞港水运专线、中欧班列、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等多元化外贸通道建设,助力外贸企业降本增效。

  二是着力扩大内需,持续激发消费潜能。搭建企业内销平台,成功举办首届东莞莞企莞货交易会、首届莞港外贸名品嘉年华等重点展会,支持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大力扶持本土电商平台发展,支持企业建设电商直播基地,鼓励电商平台加大莞货莞品对接力度,顺利举办第十届虎门电商节、东莞家具电商直播节等直播电商活动,持续激发“电商促内销”潜力。印发《东莞市支持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试行)》、《东莞市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优化调整外资企业拓展内销市场资金扶持政策,支持外资企业投保内销信用保险,为企业开拓内销市场提供精准服务。重点围绕网络零售、电子信息产品、汽车、莞货莞品等领域,开展“乐购东莞”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促进消费持续向好。

  三是发挥区位优势,深化莞港澳合作。强化与港澳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在科技创新、商事制度、社会保障、跨境金融、卫健医疗等领域先行先试,推动一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深入实施,促进各类要素便利流动。做精做优莞港澳合作示范项目,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项目成为全国首个直达机场空侧跨境海空联运快速通道,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入选省第二批“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以点带面促进莞港澳紧密交流合作。

  4.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是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印发实施《东莞市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工作方案》,着力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协调、提高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东莞“粤执法”应用办案,以信息化促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强化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执法监管,加强执法案卷评查,严肃整治执法突出问题。深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落实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事项共723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二是强化企业政务服务。印发《东莞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暂行管理办法》,搭建线上政务服务管理体系,统一全市线上政务服务标准规范,打通粤商通、“i莞家”公众号和小程序、“莞家政务”自助终端等多个政务服务渠道,提高政务服务全程网办、集成联办、跨域通办水平。完善企业服务专员机制,优化升级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企莞家”的功能,为企业提供政策辅导、供需对接和事项协调等服务,支持企业扎根东莞发展。

  5.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以高标准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抓手,持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实现实体化运作,镇街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发挥矛盾化解枢纽作用。探索建立非警务矛盾纠纷处置工作机制,推动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专业性行业性协会调解作用,聚合基层社会共建共治协同力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出台《东莞市物业管理条例》、《东莞市出租屋治安与消防安全管理条例(修订)》等地方性法规,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关于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部署,高水平打造科创制造强市和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方面

  1.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一是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落实省核心软件攻关工程工作部署,围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推动龙头企业参与技术攻关和试点应用,力争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提高产业自主可控能力。出台《东莞智能移动终端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建设工业设计、产品验证、装备集成、人才培训、工业大数据等5个电子信息领域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智能移动终端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智能移动终端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持续抓好基地空间拓展、精准招商、项目建设和投产、综合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推动基地建设提质增速。推动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培育,出台《东莞市推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东莞市促进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发展若干政策》等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大力招引龙头企业,加快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建圈强链、量级提升。

  三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国际科创制造强市的实施意见》,出台《东莞市支持食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东莞市支持纺织服装发展若干措施》、《东莞市加快潮玩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等专项产业政策,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推进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制定食品、服装、家具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指引,引导企业明晰转型思路、优化转型实践。加强莞深两市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对接,促进两市产业协同发展。

  四是强化国资国企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组建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基金,设立城市发展母基金、产投发展母基金、创新创业母基金等3支目标总规模超千亿元的国企市场型基金群,加大市属国企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企业扩大金融惠企覆盖面,做好重大项目融资对接服务,通过资源配置倾斜、发行专项信托计划、优化融资担保等,引导社会资本持续支持制造业发展。

  2.全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一是着力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推动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签署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两地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一体联动发展,进一步强化松山湖科学城创新引擎作用。推动大科学装置建用并举,散裂中子源二期动工建设,国内首台先进阿秒激光装置完成立项评审,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装置完成装机,全省首座硼中子俘获治疗中心落地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研水平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源头创新能级大幅提升。

  二是优化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在新型储能及新能源、前沿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领域挖掘重大科技项目,做好项目培育服务。出台《东莞市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办法(试行)》,改革优化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探索实施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项目组织方式,支持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

  三是狠抓创新型企业培育。坚持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在研发投入、科技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52.4%,R&D经费投入强度达4.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引导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同探索创新技术,推动链主企业组建“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等创新联合体,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3.着力破解发展空间制约难题,增强高质量发展承载力

  一是强化土地科学规划和高效利用。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批,引导产业空间谋划与空间格局、规划战略相匹配,形成“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用地模式。高质量推进城中村改造和60个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深入推进连片土地整备,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深入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组织开展“清地行动”,持续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全力盘活存量空间,提升土地利用效能。

  二是强化“拓空间”统筹协调。优化市“拓空间”指挥部调度体系,完善市镇合力攻坚推进机制,协同推进“拓空间”各项工作任务。围绕“三旧”改造等重点领域,支持镇街在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权属理顺、利益机制上大胆改革、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解决路径,提升镇街“拓空间”实施效能。强化用地规模、用地指标等要素支持,对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统筹建设完善全市“土地库”,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项目与空间资源对接效率。

  三是强化优质项目招引落地。印发《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大招商新格局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构建组团式招商工作体系,完善项目发现机制,聚焦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开展精准招商,招引布局一批引领性、标杆性产业项目。深化社会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一张图”改革,推广“互联审批、围合供地”、工程建设联合验收、生态环境“多证合一”等改革,支撑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和投产达效。

  4.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

  一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常虎、莞深高速改扩建工程等高速公路,狮子洋通道、东江通道、科学城通道、环莞北延线等跨市廊道工程和市域骨干道路,以及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2号线三期、深惠城际凤岗段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着力构建衔接高效、外联内畅的交通网络体系。推进具备实施条件的“断头路”项目开工建设,强化城市路网“主动脉”与“毛细管”有效衔接,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二是大力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学校,新增公办学位约8.1万个,扩大中小学公办资源供给。逐步优化义务教育结构,继续实行非户籍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位补贴全覆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提高学位补贴标准,缓解公办学位供给不足难题,切实保障各类适龄学生有书读、读好书。妥善做好全市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教育资源保障工作,为市民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是深入推进健康东莞建设。推动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支持松山湖中心医院、滨海湾中心医院等5所区域中心医院扩容提质,组建东莞水乡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力促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引导具备优势的镇街公立医院向专科医院、医养结合方向发展,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社区医院或建设康复床位,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办医,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四是深入推进道路交通综合整治。统筹开展全市停车资源普查,编制市镇两级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出台《东莞市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办法》,通过优化调整停车配建标准、建设立体停车场、推动停车资源共享等方式增加停车资源供给,新增停车位约16万个。完成302公里干道道路整治,完成130余个交通拥堵节点治理,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优化公交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加强接驳专线建设,拓展公交服务广度、深度。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医院、商圈、景点等人员密集地方的出租车停靠点建设,切实保障市民出行便利。

  五是大力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打造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推动镇村“四旁五边”绿化美化,加强通道绿化和碧道建设,让市民共享“绿色福利”。施行全国首部零散工业废水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范中小微企业的工业废水排放。着力推进大气污染整治,深入实施工业源、移动源、面源等重点领域治理,落实VOCs精细化管控措施,强化环保监测和执法,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平,改善空气质量。

  (三)关于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方面

  1.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一是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召开十五届市纪委四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及十三届省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对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部署。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督促各级党组织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分领域、分层级精准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升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二是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修订完善镇街议事决策制度,规范镇街“一把手”决策权限。把加强对“一把手”监督作为深化政治巡察的重要着力点、贯穿到巡察全过程,强化对“一把手”履职用权、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等的监督。扎实开展述责述廉活动,推动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

  三是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反腐。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对巡视反馈指出的违规违纪问题予以严肃处理,同时举一反三,深化整治金融、国企、基建工程、乡村振兴、园林绿化、环保水务、环卫保洁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问题,持续拓展反腐败斗争的深度和广度。持续加大“四风”问题查处力度,组织开展节假日期间“四风”问题专项监督检查,公开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不断释放对作风问题一抓到底、一刻不松的强烈信号。坚持厉行节约“过紧日子”,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的一般性支出。组织全市村(社区)召开“两委”班子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专题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2.着力构建亲清统一新型政商关系

  持续整治政商勾连、领导干部违规经商等问题,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领域专项监督,严肃查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问题,推动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从业。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助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3.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落实

  一是健全大湾区建设监督保障机制。紧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我省实施意见等情况,制定《东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持续深入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专项监督检查,通过约谈提醒、实地检查等方式促进相关工作提速增效。将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我省实施意见等情况纳入巡察监督重点,及时发现并推动纠正贯彻落实中存在的政治偏差。

  二是持续完善专责监督体系。扎实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加强纪检监察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升专业化监督执纪执法水平。深化纪检监察“室组地”监督办案协作区机制,加大对镇街纪委(纪工委)和派驻(出)机构监督执纪工作的指导力度,提升基层监督办案质效。深化“纪巡审”贯通联动,建立纪检监察机关与审计机关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工作机制,不断增强监督合力,推动典型、突出问题严查快办。

  三是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紧盯教育、医疗、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开展集中整治,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基层行政审批窗口“微腐败”专项整治,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四)关于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人才和组织保障方面

  1.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一是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健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成立市人才工作局,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党管人才工作合力。加快推进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成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制定扶持政策,促成与高校联合培养项目落地。开展“百舸计划”人才工作示范品牌创建,探索技能人才培育新机制新模式,激发基层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完善人才引育激励措施,开发人才政策雷达,举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系列主题活动,持续吹响“是人才、进莞来”号角。落实系列人才政策,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企业高精尖紧缺人才的吸引力度。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产教融合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超过325万人,高层次人才超过25万人。

  2.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一是加强干部培养锻炼。强化干部调整配备总体规划,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干部之间以及市镇两级干部之间的交流和轮岗锻炼,盘活干部资源。深化干部教育培养体系,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培训和实战化的基层锻炼,全面增强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二是提升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和执行力。完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机制,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提升干部积极性提供制度支撑。加强村干部业务培训锻炼,增强履职能力。面向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招聘事业编制人员,激发村(社区)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和干事创业热情。严格按规定处理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促进干部转变作风,强化干部担当作为。

  3.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一是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持续拓宽楼宇、商圈等新兴领域和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面,促进党的组织体系向新兴领域和重点非公企业延伸。优化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充分吸纳流动党员,确保流动党员身份明、组织关系清。
二是大力加强国企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东莞市市属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和《市属企业“三重一大”共性制度清单》,推动市属国企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打好国有企业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做优国企党建特色,做强“国资国企干部课堂”品牌,不断提升市属国企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对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引领。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印发《关于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开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行动,鼓励村组统筹整合低效土地和物业资源,不断提升集体物业品质,引导集体资金投向股权、基金等投资产品,优化集体经济收益结构。推动《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立法,持续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制度体系,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管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东莞市委将严格按照省委关于巡视整改工作的部署要求,持续提升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健全长效机制,深刻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以更严格的要求、更有力的举措,巩固拓展巡视整改成果,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

  (一)突出凝心铸魂,不折不扣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突出从严治党,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顽瘴痼疾,重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持续净化政治生态。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强化干部队伍管理,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

  (三)突出为民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需所盼,积极回应群众多元化需求,优先补齐学位、就业岗位、医疗床位、养老床位、停车位等“民生五个位”短板,切实办好民生实事,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深入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莞。

  (四)突出深化拓展,持续巩固巡视整改成果。坚持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坚决做好巡视整改后续工作。对已经完成的整改任务,适时组织“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对需要长期推进的整改任务,紧盯不放抓好落实,确保巡视反馈的问题全面彻底整改到位。强化巡视成果综合运用,把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进发展、完善制度贯通起来,在集中整改基础上,将巡视整改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党、融入班子队伍建设,不断深化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

  (五)突出实干担当,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推进与湾区城市联动发展,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加快打造湾区一流城市综合环境。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激发镇村发展强劲动能。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推动传统产业品牌化、高端化转型升级,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塑造东莞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六)突出改革创新,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东莞改革的历史传承和宝贵经验,进一步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聚焦制造业当家、民营经济发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湾区建设、投融资、拓空间等当前迫切需要破题的工作领域和教育、医疗、交通出行、人居环境等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快完善东莞新一轮改革的具体措施,加速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蓬勃态势,努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更多东莞力量。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公开期限:2024年9月26日至10月25日。联系电话:0769-22831846;邮政信箱:东莞市南城区鸿福路99号中共东莞市委办公室(信封请注明“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意见建议”),邮政编码523000;电子邮箱:dgswxszg@dg.gov.cn。

  中共东莞市委

  2024年9月26日

  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gdjct.gd.gov.cn/xunshizgls/content/post_20203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中共惠州市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下一篇:中共中山市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纪检内参 j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