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七论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
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明确了广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调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就要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后,广东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带动其他领域改革,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领域大踏步发展,并在党的十八大后率先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广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很突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爬坡过坎。客观来看,目前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必须牢牢把握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按照“三个集中”“三个作用”要求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分类考核、分类核算,加强在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作用。要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保驾护航,开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地方立法,出台支持民营企业投资重大基础设施、进入重大应用场景、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等一揽子政策。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培育更多“全球第一”“全国第一”“行业第一”的广东企业。要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招商引资、招标投标、市场准入、社会信用、产权保护等体制机制,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建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坚持改革发力和政策给力并举,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完善制造业当家体制机制,对传统产业要建立“链式改造”机制,支持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对新兴产业要完善专项政策体系,重点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未来产业要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要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政策体系,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深入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强人工智能行业垂直应用,用新技术催生新经济、引发新变革、带来新发展。要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健全行业标准,破除区域壁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质量发展和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高品质发展。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健全经济治理体系,统筹短期经济运行和中长期发展战略,统筹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统筹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努力在多重目标中寻求最优解,实现经济治理成效最大化。要完善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多规合一”健全规划体系,一体推进财政、预算、税收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强体系、优服务、促开放、严监管、塑生态整体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用好大湾区内地9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促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发展,提升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能级,打造全国性交易平台。要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前瞻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构建适应从“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要求的新能源体系,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先一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占据先机。
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全省上下要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重头戏”,按照这次省委全会部署,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注入强劲动力、打牢坚实基础。
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gdjct.gd.gov.cn/zhyw/content/post_2018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