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民族+清廉”推动民族文化与新时代廉洁文化互促共进
普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居的城市,境内居住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26个民族,民族文化绚丽多姿。
为推动廉洁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地生根,提高廉洁文化的感染力、穿透力,近年来,普洱市立足民族资源禀赋,强化地域探索,从本地风俗习惯、节日庆典、民间故事、俗语谚语、歌曲小调中深入挖掘提炼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廉洁因子”,不断创新载体形式,将民族文化与清廉元素有机融合,推动民族文化与新时代廉洁文化互促共进,让民族文化浸润廉洁新风,绽放廉洁新花。
“探索‘民族+清廉’的新路径,不仅能够丰富廉洁文化的内涵,也能有效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该市纪委监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
基于少数民族地区民风民俗淳朴、节日庆典众多、群众参与广泛的特点,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打造廉洁文化品牌、创作廉洁文化作品、建设廉洁文化阵地、传播廉洁文化声音等方式,为廉洁文化与民族文化多元融合赋予新内涵,使其更具生命力、传播力、影响力。
村庄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在孔雀金尾装点的傣家小楼里,村民喜笑颜开……傣族有“水的民族”的美誉,景谷县威远镇芒现组依托乡村振兴村庄建设,一体谋划、整合用好本土文化资源,通过借景点题、引廉融景、以廉促旅,将廉洁文化融入村落景观、民俗活动、文旅景点,打造集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傣廉”文化小村,让游客和干部群众既能观美景,又能品廉韵、颂廉语、悟廉理。
“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普洱市深入挖掘本土文化中的勤廉思想和廉洁元素,结合彝族山歌、芦笙歌舞、佤族独弦胡、哈尼小三弦等特色民族文化、把廉洁文化与山歌、民歌、快板、舞蹈等载体融合起来,让廉洁之声传遍村村寨寨,使廉洁文化更接地气、更润人心。
佤族织锦传承古法技艺,其独特的色彩和纹样映射着佤族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民俗风情。“织锦布局工整、色彩鲜明,制作过程容不得一丝错乱、一缕杂色,象征着做人做事规规矩矩、清清白白……”西盟佤族织锦非遗传承人李宪兰介绍,在织锦作品中融入“清廉”元素,创作推出一批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廉洁织锦作品,以针为笔、以线为墨,推动廉洁文化既耳目一新又深入人心。
宁洱县全面盘点民族团结文化、红色文化、茶马古道文化中的廉洁文化资源,打造了杨正元故居、民族团结誓词碑、磨黑中学、思普革命纪念馆等一批富有区域特色的红廉文化研学路线,形成廉洁文化教育“清风地图”,让干部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廉洁文化与民族文化擦出的新火花。
“为非之徒,利身肥口者,人人切齿……”哈尼族向来注重社会公德,江城县嘉禾乡洛洒村牛宗碑距今已有140余年历史,群众通过将集体协商制定的村规民约刻石立碑,以示训诫,生动展现了哈尼族以勤养廉、坚守正道、崇正尚法的文化传统。
“要从民族文化宝库中汲取资源,深挖民族文化的廉洁内涵,推动民族文化与廉洁文化互相融合、交相辉映。”该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提炼、转化和运用,赋予民族文化和廉洁文化融合发展新内涵,让新时代廉洁文化更加有滋有味。(郭春祥 || 责任编辑 吴刘继)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4/dangfengzhengfeng_0822/1315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