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纪检舆情 >正文

新视野丨高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

时间:2019-11-13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0

  

  

  8月23日,HICOOL2024全球创业者峰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开幕。今年峰会以“新质引领 创新共融”为主题,来自国内外众多科技创新企业集中亮相。图为参观者正在观看应用于高层建筑消防灭火的消防版无人驾驶航空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依靠创新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让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提“质”?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所著的《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一书,聚焦这一问题,深入解析新质生产力的诞生与发展、理论基础、实践路径等,为读者理解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创新始终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因此,准确把握当代生产力的新特征和发展趋势,已成为理解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逻辑的关键。

  了解新质生产力,先要了解生产力的概念。本书指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与利用自然的能力,犹如自然界中的经纬线,象征着人类驾驭和重塑自然环境的力量,它是推动社会进步最具活力和革新性的引擎之一。“生产力”的概念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如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其今日的磅礴力量源于无数前人智慧与劳动成果的累积。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诞生,要从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演进等方面来分析。本书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正是我国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的生动体现。这一过程不仅进一步强化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生动实践。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引擎,推动产业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的关系,本书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新”就是指“创新”。创新始终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见证了科技创新给各个领域带来的巨大变革。无论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还是新能源技术,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使其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元引擎”(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中。本书指出,技术革命性突破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增强了这种动能,尤其是在数字化转型和平台经济的背景下,新的生产要素如数据、知识等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则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必然选择,为传统动能向新动能的转换提供了途径。这三个要素相互促进,共同作用,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三元引擎”。其中,创新的作用贯穿始终,是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根本来源。

  读懂科技创新潜藏的密码

  在时代的大潮中,中国科技发展正不断书写新的篇章。无论是重塑格局,打造基础,还是从关键核心技术的打造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都为原创性和颠覆性科技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原创性和颠覆性科技创新如同破晓的曙光,为中国科技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本书认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之所以被视为实现“弯道超车”乃至“换道超车”的关键因素,根本原因在于它们能够为科技发展和产业进步带来根本性变革。这类创新不仅能突破现有技术的局限,开辟全新的科技领域,还能重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作为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的最前沿,新质生产力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差异将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以及对传统生产方式的改造程度上。例如,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高端化消费需求;在数字经济领域,将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快速发展;在交通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会体现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如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等,这些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在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将通过智能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掌握新质生产力知识,各行业才可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书紧密围绕中国经济面临的转型升级需求,通过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机遇及挑战的分析,揭示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新模式,强调从传统生产方式向技术驱动、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的必要性。通过认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和实践路径,以及中国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实现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的转变,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科技创新只有实际应用于产业与产业链中,才能对生产力产生推动作用。对此,本书以具体事例和数据作了有力论证。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之所以能“跑”出“中国速度”,并在全球汽车产业中一枝独秀,是因为中国在面临全球产业变革时,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尤其重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通用技术驱动产业发展等,由此赋能产业创新,逐步构建起了系统完备、自主可控的全产业体系。

  如何利用新质生产力构建一个现代化产业体系?本书认为,对于传统产业,中国需要进行优化升级,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标准。具体来说,通过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等方面的改造,传统产业可以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国还需要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此外,中国还需要在产业规模扩张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实现平衡。

  本书用大量思维导图和数据图表,巧妙地将经济学领域的深奥理论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相结合,不仅使复杂的经济理论变得生动易懂,而且增强了内容的实用性,让读者能更直观、更全面、更系统、更轻松地了解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新模式,认清从传统生产方式向技术驱动、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的必要性,从而可以更好地把握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深刻演变。如果说这是一部创新中国的厚重史诗,那么科技创新就是其中最荡气回肠的篇章。中国的科技创新,有顺应历史潮流、与世界同频共振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创新之路,积累了“后发赶超”的宝贵经验,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科技史话、奋斗史诗。《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一书,深度解码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政策趋势与未来机遇,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变革和机遇,对于学习和理解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刘春莲)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4-08/27/content_922554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下一篇:正宁:以案促改促建 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纪检内参 j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