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丨等闲忧道不忧贫
一个清正廉洁的为政者,平常当思为民造福之道,决不能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明人胡寿安,性淡泊,常布衣蔬食,坚持“穷不忘操,贵不忘道”。他每到一地为官,总是深入田间地头,询问当地弊病,耐心劝民耕种为本,财力不足者资助之。他在信阳任知县期满之际,写下一首诗:“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到时贫。”胡寿安两袖清风,坚守自己的为官之道,深受百姓信任和爱戴。
廉洁的官德、正直的操守,形成一种导向,往往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胡寿安的继任者武学志,在读了他的这首诗后深受感动,决心效法前任,做一个对得起百姓的好官,于是和诗一首:“此来宣化布阳春,一念孜孜只为民。步武前贤宁敢后,等闲忧道不忧贫。”武学志甘心跟着胡寿安的脚步走,实质是在传承一种“道”,那就是清廉之道、为民之道、干事之道。这恰恰正是为政者应有的大道。
循道而行,洁身自好,不负人民,终将青史留名。明人况钟,是一位深受百姓尊敬的清官,被人们誉为“况青天”。况钟为官清廉,三餐佐饭,仅一荤一素;身居简室,未铺设华糜之物。正统四年,他在苏州知府任职九年后,赴北京考察,不带一锱一铢,写诗明志,“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他还告诫儿子,“非财不可取,勤俭用无竭。”据《明史》记载,况钟“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正是一心为民、忧道不忧贫,使他创造了非凡政绩,留下了美好政声。
心有所想,事有所成。为政者是忧国忧民,还是忧个人利益;是忧百姓安康,还是忧自家富足,彰显境界修养、价值取向,也决定人生走向、后世影响。范仲淹一生坚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的就是“忧道不忧贫”,是大境界、大情怀、大修为。
历史上,还有很多为政者守大道、行大义、践大德。“拒礼为开廉洁风”的包拯、“不须厦屋太渠渠”的陈俊卿、“脂膏留放小民家”的杨长孺、“义利源头识颇真”的李汰、“第一功名不爱钱”的杨继盛、“不带秦川一寸棉”的蔡信芳……这些为官者不丢本色,争当循吏,事迹被后人传颂。
在我们党内,很多优秀党员干部之所以深受人民爱戴,譬如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杨业功等,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当官为民,廉洁自律,从不为自身谋任何私利,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相反,那些被查处的贪官,他们的腐化堕落,很重要的就是不忧为官之道、只忧个人发财,不忧人民安乐、只忧个人快乐。到头来,丢掉了共产党人的初心,走向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事业观,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才能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感召和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
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应追求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决做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努力成为一个让人民群众交口称赞的清官好官。
原文链接:http://www.gzdis.gov.cn/xwhc/yw/202406/t20240628_8492375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画里有话丨丝路新机遇 亚欧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