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党风廉政”专版丨“查改治”一体推进 深化整治国企领域腐败问题
6月14日,省纪委监委“网微端”发布消息,原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申振东被开除党籍;贵州民航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多彩贵州航空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冉平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今年以来,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春雷,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原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向昀,贵州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郭帆等多名国企领导落马。
国企领域资金密集、资源富集,是进行反腐败斗争的重点领域。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对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进行部署。省纪委监委持续加大国有企业反腐败力度,在严惩腐败问题的同时,针对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强化以案促改促治,进一步净化全省国有企业政治生态,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项目、政策、资金等领域,聚焦投资密集、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关键环节,严肃查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交易、股权转让、招标投标等领域的腐败问题;紧盯企业重大项目、并购重组、实施混改等关键环节,严惩靠企吃企、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等腐败问题。今年1至5月,全省共查处国企领域案件533件548人。
为提高监督质效,全省纪检监察机构整合监督力量、创新监督方式,紧盯症结靶向监督。省纪委监委第六监督检查室围绕“五个专项监督”具体内容开展交叉监督检查。对巡视反馈问题比较突出的企业进行每月重点督导,以驻点监督为抓手,推动解决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切实做到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确保巡视整改落地见效。加强与派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省国资委党委及有关省管企业协作联动,建立“室组”“委组”“组企”联动机制,组建涵盖企业外部董事、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法律、财务、审计等领域90余人的人才库,发挥专门力量在监督中的优势。
“监督中我们注重从小切口入手解决深层次问题。”派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解决省管企业遗留工程项目“老大难”问题为例,通过开展下沉式调研,发现有的企业存在固定资产项目投资资金不足就仓促上马、项目投资管理事后管控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后,多次与省国资委专题会商,督促针对监管企业自查上报的涉遗留工程项目,通过处置盘活等方式整改,推动省国资委制定出台监管企业投资管理办法、关于规范监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等制度文件,强化对项目事前、事中、事后规范化管理,较好地以监督“小切口”实现效果“大纵深”。
着眼于提高监督质效,派驻能源集团纪检监察组梳理各地能源国企腐败案件,并结合监督发现的问题、正在查办的案件和问题线索以及基层调研情况,明确招投标、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贸易等重点领域,财务管理、合同审核等关键环节,形成“菜单式”监督清单。比如,在招投标领域,将监督内容细化为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招标资格预审等12个方面27个具体问题点;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技术服务领域,将监督内容细化为项目立项、决策、招标、验收、结算环节及纪律作风等7个方面12个具体问题点,推动重点领域监督具体化、精准化。
坚持以改革赋能监督。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优化省市县三级派驻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探索由地方纪委监委向国企单独或综合派驻纪检监察组,强化派驻监督“探头”作用。去年,省纪委监委在新组建的贵州能源集团、贵州民航集团、贵州建投集团3家省管企业设立派驻纪检监察组,今年以来截至5月底,3家派驻纪检监察组共处置问题线索108个,立案43件,结案2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1人。
治“病灶”更要治“病根”。针对日常监督发现、案件查处中暴露出的部分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弱化、“一把手”独断专行、制度机制存在漏洞等问题,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找准制度建设薄弱点、权力风险点、监督空白点,督促国有企业建章立制、补齐短板。
派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针对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车辆多,监督发现省国资委个别干部存在同城办公违规租用企业车辆问题,督促省国资委党委、各省管国有企业党委举一反三,查找出违规报销差旅费、公款旅游、私车公养、“一函多餐”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针对存在的制度漏洞,督促省国资委党委制定《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零报告”管理执行办法》等制度规定。
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国有企业腐败问题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党性教育、廉洁教育,不断强化国企干部职工纪律规矩意识、厚植文化土壤。
省纪委监委连续三年研究制定推进“清廉贵州”建设年度计划,将“清廉国企”建设作为清廉单位建设行动的关键环节,纳入省管国企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和党委书记抓党建的重要内容。制作警示教育专题片对原贵州酒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祝胜修,贵州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宋霖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在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更新原贵州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余泠等国企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派驻贵州建投集团纪检监察组推动贵州建投集团党委制发推进清廉国企建设工作方案,结合集团党建规范化示范点建设,设置“廉洁文化墙”“廉洁文化路”“廉洁文化长廊”,建设“廉洁文化书屋”,以及开展“年度廉洁文化主题宣传月”活动和“廉洁示范岗”创建,推进廉洁教育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岗位、进家庭。(黔清风)
实践故事
发挥“室组企”协同优势 同向发力护航国企高质量发展
“心存侥幸,以为通过开会集体决议就可以规避检查,最后导致公司19人被处分,对此我负有主要责任,希望大家引以为鉴,严守纪律规矩……”近日,在凯里市某饮食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一案一整改”警示教育会议上,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某某作出深刻检讨。该公司“集体违纪”案是凯里市纪委监委“室组企”联合查办的典型案件。
凯里市纪委监委将护航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积极深化“室组企”合作,通过联合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深挖严查、系统纠治国企领域由风及腐、风腐交织等问题。
此前,市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派驻第八纪检监察组、凯盛集团纪委联合到凯里市某饮食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监督检查时,该公司行政办公会议记录本上的一条会议记录引起检查组的注意。
“2021年8月20日,公司以每人500元标准,巧立名目给杨某某、王某某、徐某某等8人发放慰问金4000元。”
“是只发这一年,还是每年都发?”带着疑问检查组调阅了该公司2013年以来所有行政办公会议记录,发现该公司2013年至2022年均存在类似情况。
检查组找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某某了解情况。
“钱都是公司的合法经营收入,发放慰问金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体现人文关怀,而且我们一视同仁、平均发放。是不是有什么不妥?如果有,我们立即整改。”面对检查组的询问,杨某某避重就轻回答道。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一些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的行为,往往打着关心爱护干部职工的旗号行损公肥私之实。”检查组决定对此深入展开调查。
工作中,第一纪检监察室负责收集会议记录、账本、财务凭证、银行流水等原始资料进行研判,派驻第八纪检监察组、凯盛集团纪委负责对公司班子成员和职工逐个走访了解。
经了解,2013年1月至2022年7月,该公司除了在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发放慰问金外,还以集体研究的方式,巧立名目违规发放“降温费”等津贴、补贴。杨某某作为董事长、总经理,在明知违规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还违规领取了津贴、补贴。
“我以为通过集体决策就不会有问题,其实是自己侥幸心理作祟……”在事实和证据面前,杨某某见无法辩解,便说出了实情。
最终,杨某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追缴其违纪所得。通过循线深挖,该公司19人因存在违纪问题,分别被给予相应党纪处分。借“集体决策”之名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最后只能以“集体违纪”的代价收场。(通讯员 龙昭晖)
纪委书记谈
重拳出击整治国企领域顽瘴痼疾
近年来,黔东南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国企领域靠企吃企、权力寻租、滥用职权等突出问题,重拳出击,强力整治其中的顽瘴痼疾,坚决清除侵吞国有资产的腐败分子,以高质量监督护航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近年来查处的国企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暴露出的廉政风险漏洞,将重大项目决策、工程建设招投标以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深化运用“室组企”联动、“组企”联动,整合州县办案力量,联合公安、审计等部门建立联动协作工作机制,对监督检查、信访举报、巡察监督等渠道发现的问题线索,循线深挖、严查快处,坚决清除了一批隐藏在国企领域的“蝇贪蚁腐”,形成强大的警示震慑,有效净化了国企领域政治生态。
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也是“室组企”联动监督的重要一环。在从严查处国企领域腐败分子的同时,我们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将查办案件与扎实推进以案促教、促改、促治贯通起来,一体推进案件剖析、问题整改、建章立制、警示教育等工作,深入查摆违纪违法案件背后的制度机制漏洞、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采取监督“回头看”、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约谈提醒有关领导等,督促案发单位、行业主管部门举一反三抓好整改落实,切实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治本功能。(黔东南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委主任 范省伟)
原文链接:http://www.gzdis.gov.cn/xwhc/mtjj/202406/t20240620_8489116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