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廉洁 | 两千年前官员的继续教育与继续学习
《苍颉篇》高清扫描图
此为《苍颉篇》第一章残文。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遗址。竹简1枚,简文共59字,正反两面书写。该简是目前河西汉简中所见最为完整的《苍颉》篇首章部分文句。此简应该是官员在闲暇之时练习默写所用,简末二字“赏赏”可能是习字者随意所书。
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兴以后,闾里乡师(地方乡里教书先生)将秦时的《苍颉》《爰历》《博学》三篇合为一篇,习称汉《苍颉篇》。根据传世文献和出土资料可以大致知道,汉《苍颉篇》共五十五章,每章十五句,四字一句,共计应为三千三百字。
苍颉篇是汉代童蒙读物,是每个人习字读书的必读教材。汉代字书范本以《苍颉篇》《急就篇》为主,使用字体在篆隶间,或以隶书为主,居延一带出土的习字简以练习《苍颉篇》的为多。现出土的《苍颉篇》大多采取四言韵语的行文方式,为了便于诵读与记忆,四字一句,两句一押韵。
汉代对于官员“才”与“德”的考察非常重视,各郡中县、邑、道之令长、侯相的职责重大,据《后汉书•百官志》本注曰:“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官员需要管理民众、赋税、盗贼、农桑等,需要定时上计(即上报),对官员的才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汉代各级官员需要进行长期的文化学习与书写练习。
敦煌出土削衣图
西北地区出土了大量的习字削衣,边塞官员、戍卒在木简上学习各类书籍,练习字体后削去废弃,在剩余的简牍上继续书写,削去的薄片称作“削衣”。另外,甘肃简牍博物馆所藏大量习字简,出土地多为汉代烽燧或关隘遗址,其使用者应为当时官署内的基层官吏,如掾、史(汉代官名)等。汉代对担任“史”等书记类官吏有一定的书写素质要求,如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史律》有“试史学童以十五篇,能风(讽)书五千字以上,乃得为史”的要求,官员能够书写五千字以上才能为“史”。《汉书•艺文志》载:“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基层官吏为了升迁考核,提升平日公文写作水平,会在废弃简或空白简上练字,为了避免公文书写时出错,保证书写的速度,基层官吏不间断、大量的书写练习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习字简牍数量众多,且有较高的书法研究价值。
(伍楚嘉撰写)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5907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