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 | 第二场“部长通道”回应热点问题
第二场“部长通道”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
坚定不移走好以质取胜发展道路
图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接受采访。杨文佳 摄
图为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接受采访。杨文佳 摄
图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接受采访。杨文佳 摄
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3位国务院有关部委主要负责人接受媒体集体采访,回应社会各界关切。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适度超前建设5G、算力等信息设施,继续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促进5G赋能“千行百业”,加大6G技术研发力度。同时,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我们国家中小企业有5000多万家,量大面广,联系千家万户、支撑千行百业。到现在已经培育了12.4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2万家。”金壮龙说,下一步将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强化金融支持,为中小企业在用能、用人、用数、用地等方面做好保障。进一步发挥链主企业的龙头作用,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到重点产业链发展中来。
2023年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十分复杂的一年。“拿大气环境治理来说,上半年受到来自西北以及蒙古国的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发生了17次大范围的强沙尘天气过程,为近十年来最多。对此,我们加快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程,完成北方地区农村清洁取暖改造200万户,督促地方整改涉气环境问题8.7万个,推动环境质量稳中改善。”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
谈及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时,黄润秋表示,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区域重大战略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分层次推进美丽省域、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海湾、美丽河湖建设。大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以减污降碳为抓手,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进一步落实好、建设好全国碳排放市场尤其是最近启动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为绿色转型做好支撑。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监督力度,着力提升我国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多样性、稳定性。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性制度,“‘十四五’以来,我们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连续四年针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下一步,将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保持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加人工智能的‘穿透式’监管,用科技的力量筑牢防范造假防线。”黄润秋说。
质量和标准工作与人民生活、社会生产息息相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2023年,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21,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2902项,主要消费品和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6%,标志着我国质量和标准化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说。
罗文介绍,今年在质量支撑方面,一是在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遴选一批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进质量技术攻关,坚定不移地走好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二是围绕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启动一批质量强链标志性项目,综合运用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工具,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三是探索建立县域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大力支持各地通过发挥本地优势,完善质量促进政策措施,培育一批质量强县、强区、强镇,着力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
在标准引领方面,将结合实际提高一批技术、能耗、排放标准,加强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标准研制,推动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提高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标准水平。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制定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聚焦工业机器人、北斗规模应用等重点产业链,实施一批标准稳链标志性项目,加快研制关键环节技术标准,进一步推动自主研发、自主技术向自主标准转化,不断健全完善我国标准体系,切实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文佳)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4-03/09/content_914883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