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纪检舆情 >正文

新视野丨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

时间:2019-11-13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0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世界的存在及事物的联系不是静止不变的“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的集合体”。从古到今,人们致力于探讨普遍联系的基础和规律,构建普遍联系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的普遍联系理论,破除其唯心主义哲学基础,构建起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联系理论。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既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必然要求,也是指导我们认识事物、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

  普遍联系观点的产生和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普遍联系观点和辩证法的形成是同一个过程。古人在探讨世界的“本原”问题时,已经认识到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的各种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是“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由它而存在,最初由它生成,毁灭后又复归于它,万物虽然性质多变,但实体却始终如一”。在亚里士多德这里,一切存在着的物体因为基于同一“本原”而联系在一起。

  然而,这种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原始的和朴素的,因为它只是正确地把握了现象世界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能够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普遍联系的各个细节,而且这种认识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和猜测性的成分。这种观点的形成是由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决定的。当时自然科学正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人们往往把整个世界当作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和研究,力图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过程。

  到了15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由搜集材料的阶段发展到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阶段。人们把搜集来的材料分解为各个部分和门类,就某一具体事物来进行专门研究。然而,这样一种研究方法也给人们留下一种思维习惯,即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完全否定了事物之间的联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随着经验自然科学积累了大量的实证材料,人们越来越需要将这些材料加以系统化,以便找出各个领域的内在联系。于是,从联系和发展方面认识事物的辩证法便产生了。黑格尔哲学使辩证方法达到最高的思维形式,肯定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在黑格尔之前,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历史哲学、法哲学、哲学史、美学等,都被割断联系而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黑格尔打破了这种研究的传统壁垒,把各个领域联系起来加以研究,力求找出并指明贯穿这些领域的发展线索。

  遗憾的是,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恩格斯认为,这样的体系显然是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相矛盾的,“这就是把历史的终点设想成人类达到对这个绝对观念的认识,并宣布对绝对观念的这种认识已经在黑格尔的哲学中达到了。但是这样一来,黑格尔体系的全部教条内容就被宣布为绝对真理,这同他那消除一切教条东西的辩证方法是矛盾的;这样一来,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息。”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和改造了黑格尔关于普遍联系的思想,吸取自然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细胞、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的研究成果。恩格斯指出:“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说明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说明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马克思恩格斯确立普遍联系的唯物论基础,指出普遍联系不是某种“精神”或“观念”的联系,而是指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联系;人们对于普遍联系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反映,进而构建了普遍联系的理论体系,阐述了普遍联系的思维方法。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联系的普遍性。一般来说,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之网,任何事物都是这个网上的一个部分或一个纽结,没有什么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现代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实践活动已经提供了足够的证据,说明我们所面对的大千世界,大至宏观的宇宙天体,小至微观的基本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事物。

  联系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某种方式与其他事物、现象和过程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二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即任何事物、现象和过程内部的各个要素、环节和阶段也是相互联系的,每个事物、现象和过程都是有着内部联系的统一整体。对任何一个事物、现象和过程的理解,都必须注意观照到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两个维度。可以说,正是由于事物所具有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统一,才构成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一方面,事物的内部联系使之成为独立具体的存在,许许多多事物组成的大千世界便展示出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面貌;另一方面,事物的外部联系使事物之间通过各种方式联系起来,最终使整个世界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性。恩格斯曾说,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使我们对自然过程的相互联系的认识大踏步地前进了”。第一是细胞的发现,说明整个植物体和动物体都是从它的繁殖和分化中发育起来的。这一发现,不仅使我们知道一切高等有机体都是按照一个共同规律发育和生长的,而且使我们通过细胞的变异能力看出,有机体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特性来完成比个体发育更高的发育道路。第二是能量转化与守恒,它向我们表明了一切在无机界中起作用的所谓力,即机械力及其补充,所谓能、热、辐射、电、磁、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各种表现形式,这些运动形式按照一定的度量关系由一种转变为另一种,当一种形式的量消失时,就有另一种形式的一定的量代之出现。因此,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第三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它第一次从联系中证明,有机自然物包括人在内,都是由少数原始单细胞胚胎长期发育的产物,而这些胚胎又是由那些通过化学途径产生的原生质或蛋白质形成的。同样,20世纪以来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核能和核技术、航天和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都从不同的领域和层面证明了普遍联系的客观性,从而揭开了人类认识事物联系客观性的新视野和新高度。

  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联系的方式、中介、结果是多种多样的。如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等。事物采取什么样的联系方式或中介,不仅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存在状态,而且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列宁曾说:“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由于事物多种多样的联系是不平衡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认识事物联系的过程中,必须从多种多样的联系中找出最能决定和影响事物存在和发展趋势的联系。一般说来,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认识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当然,这并不是说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就是不重要的,是不需要研究的;恰恰相反,很多时候它们对于事物的发展可以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普遍联系观点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这就肯定了事物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所谓条件是指影响和制约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这个总和其实就是与一个事物相联系并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其他事物。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就是认识事物得以存在、发展和消亡的条件,进而揭示事物存在、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就是尊重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按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来制定工作方案。

  第一,肯定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就构成了事物之间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实质上就是说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离开一定的条件而存在和发展。如果撇开一个事物赖以存在的条件而孤立地加以看待,也就是把它当作同其他事物没有任何联系的东西,它就可能成为无法理解的东西。列宁曾经以下雨为例,说明如果撇开条件孤立地考察问题,就连“下雨好不好”这个极简单的问题都无法作出明确的判断和回答,更不用说去考察一些复杂的问题,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办法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与之相对应,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决定性条件和非决定性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等。我们要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就必须充分考察和研究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二,肯定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并不意味着人们在条件面前只能消极等待,还要认识到条件是可以改变的。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是,随着某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发生了改变,就是说某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也发生了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只有根据变化了的条件去认识事物,才能获得对事物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其二是,人们可以经过主观努力、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去改变条件,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甚至可以创造出为事物发展所必需的条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精辟地阐述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思想:“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我们必须发扬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必须发扬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毛泽东深刻地阐述了人类自觉能动性的含义,即自觉能动性是人们通过实践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它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自觉的能动性,既区别于主观唯心主义,又区别于机械唯物主义。

  第三,改变和创造条件的活动不是主观任意的,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或者不具备某种必要条件而主观地去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就会陷入主观盲目性,在实践中碰得头破血流。所以,在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过程中,首先要正确分析主体是否已经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已经具备了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能力和手段;其次要全面分析客观事物发展的状态及其和其他事物的关系,寻找改变或创造事物发展的机遇;最后在综合分析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实践计划,制定实践方案,确定实践目标,并通过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和利用对实现人的目的的有利条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必须考虑对实现人的目的不利的条件及其对实践的制约作用,尽量减少不利条件的负面影响。

  学习普遍联系观点,掌握普遍联系的方法,注重普遍联系的条件,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必备能力。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能否时时、处处、事事正确把握好事物的各种联系,深刻认识各种联系的条件,反映一个人的理论水平、思想方法及外在能力。党员领导干部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在全面了解事物之间联系,把握事物内在规律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才能有效地打开工作局面,提升工作效率。【阮青,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4-03/12/content_914991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经典常谈 | 不断推进文化发展

下一篇:在现场 | 第三场“代表通道”举行 迎接生机无限的春天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纪检内参 j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