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廉江西史鉴 | 诤言直表——周必大的故事
周必大,字子充,又字洪道,庐陵人。绍兴二十年(1150年),周必大考中进士,被授予徽州户曹的职位。后又考中博学宏词科,任建康府教授。高宗读了周必大的策文后感叹道“这是个负责起草诏书的人才”, 于是任命周必大为秘书省正字。
周必大在职期间,为人刚正不阿,曾多次直言进谏。周必大上书直言政令失当之处,建议朝廷不任用权贵、宠臣,而应该任用直臣、诤臣。皇上大为惊讶,说道:“原以为你只会写文章,没想到你如此刚强正直。”金国索取讲和时的旧礼,周必大也一一上奏,要求端正敌国的称呼,金国使者看到后,以为大宋还是有正直的人才,嚣张的气焰随之消退。
周必大不攀附权臣,遇到任何不合法度的事情,他都要上书,甚至是和皇帝“叫板”。皇上宠幸曾觌、龙大渊,谏官交替上书弹劾他们。周必大和金安节知晓此事后,不书写备案,就直接上奏皇帝说“陛下对于政府侍从,想罢就罢,想贬就贬,唯独对这二人委屈迁就,这样恐怕公众的议论会纷纷不止”。皇帝虽知道周必大尽职,了解其想破除朋党、端正纲纪之心,却依旧没有改变之前对曾、龙二人的任命。周必大看不能阻止皇帝,于是自己请求出任宫观官(管理佛道的闲职)一职。在宫观官一职任职多年后,皇帝又想起周必大的骨鲠敢言,认为这样的人才不应该被闲置。于是周必大被派遣为南剑州知州,后又改为提点福建刑狱。周必大建议皇帝将全国各地举荐的文武人才的长处都记录在册,以作为朝廷的后备力量,待将来着急之用。同时希望皇帝日常理政之时,可以平心观察,不可以轻视儒生的名声,要增设台谏官,广开言路。周必大不仅为朝中文臣储备忧心,在他拜为兵部侍郎时,还上奏谏言储备军事人才。
周必大不仅诤言直表,在为官期间,也心怀百姓,关心民生。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八月,周必大官拜起居郎。周必大在经筵侍讲时,曾论及国家边境事务,孝宗为四川百姓担忧,周必大及时上奏陈言蜀中百姓困苦已久,希望朝廷能减免赋税,安抚百姓,这样国家的政局才能稳定。不仅如此,在江、湖二州干旱时,周必大也向皇上请求捐出南库钱二十万,代百姓交税。周必大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士大夫精神,深得皇帝赞赏。
嘉泰四年(1204年),周必大在吉州家中去世,为表周必大一生为朝廷鞠躬尽瘁的功绩,宁宗追赠其为太师,谥号“文忠”,并御书“忠文耆德之碑”赐予周必大家。
原文链接:http://www.jxdi.gov.cn/xcjy/lzst/202401/t20240129_10369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