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谄媚鬼神
偏傍之书,死有归杀,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丧出之日,门前然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颜氏家训·风操》
【小识】
读《颜氏家训》,深切地感知到他的通达,还有深得孔子之教:“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颜之推亦然。他对当时有些过于迷信的行为,多有批评。
他在《颜氏家训•治家》结尾说:
吾家巫觋祷请,绝于言议;符书章醮亦无祈焉,并汝曹所见也。勿为妖妄之费。
他反对迷信,告诫后代,我们家请巫婆神汉求鬼神赐福之类,绝不要提起;道士用符书章醮弄法之类,也从不要祈求。这都是你们看到的。意思就是我一直是如此做的,你们也是看见的。“勿为妖妄之费。”不要为这些妖妄之事破费了。言辞决断,毫不留情。
在《风操》里,他也严厉批评了迷信行为。他说,“偏傍之书,死有归杀。”旁门左道的书说:人死了灵魂要回家一次。于是,这一天,子孙都逃离,没有人愿意留在家里;画瓦书符,念咒语驱鬼;出丧那天,要门前生火,户外铺灰,祓送家鬼,就是去世的人,上章天曹以断绝死者的祸染。所有这样的做法,不近人情,是儒雅的罪人,应该进行弹劾。
这里的厌(yā)胜,古代的一种巫术,即用咒语制胜,压服人或物。然,即“燃”的本字。户外列灰、章断,都是迷信活动。
对这些做法,颜之推是严厉批评,甚至痛斥的。这也是孔子等原始儒家的传统。孔子曾批评子路,“未知生,焉知死?”当他有病,子路请为他祈祷的时候,他批评:“丘之祷也久矣。”有一次,王孙贾问孔子:“‘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孔子说:“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敬畏天命,但不会为苟延自己的寿命,而谄媚于鬼神。他更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修养。这就是孔子的“仁”。他认为,你只要把自己的道德修行好了,就可以了,何必求于鬼神?君子应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所以,他才敢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当然,孔子重视祭祀,也没有否定鬼神的存在,他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但他更重视的是个人德行的修养,而不是谄媚鬼神。颜之推继承了这种优秀传统,即便放之当下,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孔子不但认为不能谄事鬼神,对待君王也要“以道事之”。他批评自己的弟子冉有、子路,不是大臣,仅仅是“具臣”。他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孔子的这种思想,也是对周公的继承。殷人尚鬼,西周建立,周公在意识形态方面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有了一种新精神的跃动。刘起釪说:“他的明德思想总与天命不足恃及民情可畏必须重视‘怀保小民’等观点并行提出”,“终于形成专重德教、礼治在历史上擅有特色的‘周政’,不仅在当时措周王朝于磐石之安,而且也深刻影响了其后二三千年的封建统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古史续辨•周公事迹大略》)
(杨光祖)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39773.html
上一篇:无友不如己
下一篇:博乐市:迈好履新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