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廉洁文化 >正文

卧牛石

时间:2019-11-13 来源:贵州省监察委员会 作者:佚名 0

  

  走进山东省安丘市博物馆,院内一块灰色石头映入眼帘,因形似卧牛,故称“卧牛石”。此石产自湖北巴东,缘何在安丘安了家?这还要从一段家风故事说起……

  这块石头的主人是清代的曹锡田,安丘东关人,自幼习读本家八世祖曹一凤所著的《宗说》,熟诵“勤谨端简,宜身宜家”“毋欺君,毋怀利,毋伐功,毋挤撩辈,毋党上官而草视庶民”等家规家训,秉承优良家风。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曹锡田考中进士,来到巴东县担任知县。巴东县临江而建,百姓多以渔业为生。该县长期流行着凡新知县上任,各船埠须集资“奉献”的“潜规则”。曹锡田到任后,先是拒绝百姓的馈赠,接着张贴布告,彻底革除这一伤民陋俗。

  当地渔民长期受到渔霸、江匪、豪家和一些贪官污吏的压榨和欺凌,生活清苦。曹锡田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走出官衙,在“沱渚间连桴设幕就以决狱”,即在渔民生活的地方,了解其所面临的问题,解决其所遇到的纠纷,保护渔民利益。

  面对各方压力,曹锡田不为所动,秉公执法,凡经他判决的诉讼案件,双方皆心悦诚服,“至邑内狱无冤民,百姓无诉讼,民风淳化”。

  曹锡田常在江边彻夜办公,听着远处的渔歌,便弹琴吟哦。当地百姓将其办公的地方称为“帆下琴舫”。每到深夜,远处的渔民听到他的琴声,隔江唱喁、相互为乐。

  曹锡田不仅为官清廉,并且非常重视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常以先贤的家风故事和本家的《宗说》教育子女。一日,曹锡田带子女上山拾柴,看到远处渔民打鱼的场景,语重心长地要求他们“信朋友、顾贫穷、恤孤寡、崇谦逊、毋好斗、毋幸人之危……”子女们也将其谨记在心。

  曹锡田任巴东知县数年后,告病还乡。他任职期间,两袖清风,妻儿老小生活俭朴,布衣粗食,家当仅书箱和简朴的行李而已。临行时,为了不惊扰百姓,拂晓时分,他挑担、妻背囊携儿,奔向码头。谁知码头上早已站满了送行的百姓,百姓欲有所馈赠以壮行色,但又深知他的为人,所以只赠“琴舫秋水”匾额一块,以赞颂他为官廉洁奉公。当乡亲们问曹公治理巴东数年,所喜为何?曹锡田站在船上笑着回答,惟喜当地的草鞋和东山一块卧牛石。说罢便洒泪告别了巴东父老。

  谁知一年之后,巴东父老不远千里将卧牛石与草鞋运抵安丘。巴东父老认为,曹锡田治理巴东,为民不遗余力,两袖清风而归,一石一鞋乃巴东父老之心意。曹锡田于是亲题“小巫峡”三字,镌刻石上,并公之于众,以示不忘巴东父老的深情厚谊。

  孟子云“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安丘曹氏家族的家风深烙着齐鲁文化的印记,在曹氏家风熏陶下,其家族不仅和睦融洽,并且涌现出了许多为国为民的清官廉吏,其中就有“江南治行第一”的曹一麟,“居家不与官府交”的曹一凤,“临危受命、舍生取义”的曹申吉,革命烈士曹星海,他们留下一段段佳话。

  不少文人墨客,有感于曹锡田的廉洁事迹,慕名来观赏“卧牛石”,这块石头本身平平无奇,奇的是石头背后的故事。他们在“卧牛石”上留下“布衣吏”“以云水心结名士缘”等题字,表达对曹锡田廉洁品格的赞赏。而这块见证了世事变迁的“卧牛石”,沉稳安静地躺卧在安丘市博物馆的大院中,也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重教尚文、忠信清廉”的曹氏家风故事。


原文链接:http://www.gzdis.gov.cn/lzjy/lzwsp/202312/t20231221_833830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雄笔撰对联

下一篇:绘事后素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纪检内参 j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