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前,这位福建人和郑和一起“组队”下西洋
他是明代伟大的航海家,也是卓有建树的外交活动家之一,他一生“八下西洋”,在发展中国与海外诸国睦邻友好关系方面卓有建树。
他与郑和“组队”,创造了当时世界航海史上的三个“最”:组建世界最庞大的船队、制造世界最巨大的海船、完成世界最遥远的航程。
他一生去过30多个国家、60多个地区,历时近30年,足迹遍及东南亚、南亚、中亚、东非,为促进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王景弘(1369—约1457年)
民间称王三保、王三宝、王总兵
漳州府龙岩县集贤里香寮村许家山
(今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人
让我们一起穿越回600多年前
跟着王景弘一起重新踏上
那条“海上丝绸之路”……
他是郑和的左膀右臂,多年来,他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郑和病逝印度古里后,他带领船队安全返回中国。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王景弘入宫为宦官,与郑和同授正使宦官,深得明成祖朱棣器重。明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王景弘奉明成祖朱棣之命,以正使身份协助郑和,首次出使西洋。他们首次出使西洋远航时间比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人出海远航早一个世纪,堪称当时世界之首。
第七次下西洋之际,王景弘召集航技人员,绘制了下西洋全图——《郑和航海图》。它绘有地文标志、航道,注有航程、航向、指南针针位及天体星象,是中国现存最早远航亚非两洲的航海用图,也是一部反映明初航海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的百科全书。
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返航中病逝,王景弘接任统帅权,独自率船队回国。宣德九年(1434年),王景弘奉旨第八次出使西洋,这也是他首次进行独立远洋航行。
一直以来,王景弘都是以郑和的副手出现,大多主事于船队的航海技术部门,较少露脸,到了晚年,他潜心整理郑和的航海资料,也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因而声望不如郑和,但他立下的功绩不可磨灭。
他一生勤廉,视金银珠宝为“浮云”,功绩多次得到皇帝的褒奖,明宣宗称其“昔时将命尔最忠”。
王景弘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明成祖朱棣登基称帝后,王景弘多次主持宫殿、寺院的建造与修葺,经手大量建材的采购与资金的调拨,少则白银十几两、数百两,多则成千上万两,从未敢“权为己所用、利为己所谋”。
在下西洋中,王景弘承担运输、管理大量物资的公务,特别是肩负护送大批珍贵物品往返的重任。面对动辄几千万两白银的耗资和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王景弘丝毫没有懈怠,不曾动过贪墨念头。他严明军纪,使官兵不敢生贪婪之心。他将携带归来的宝物和各国使臣朝贡的物品悉数上交朝廷,未取一厘一毫,深受朝廷赞许。
他们漂洋过海,不断扩大“朋友圈” ,促成了大明王朝与亚非各国经贸的空前频繁。
郑和、王景弘率领庞大船队,远涉重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却不曾开拓任何一块殖民地。相反,他们始终执行睦邻友好的对外开放政策,秉持“厚往薄来”“以德睦邻”理念,用丝绸、瓷器、茶叶、铜铁及各种工艺品打通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通商关系,成就了“海上丝绸之路”巅峰时期。
为缅怀郑和、王景弘下西洋的功德,东南亚各国有许多以“三宝”命名的地方,如泰国的三宝港、马来西亚的三宝山、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垄等。文莱政府在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命名了一条“王总兵路”,以怀念王景弘下西洋期间对文莱的特别贡献。
景弘公园
十轮甲子逝去
卅年航迹犹存
600多年过去了
郑和、王景弘身上
不畏艰险、永不退缩的精神
仍像海上明珠般熠熠生辉
原文链接:http://www.fjcdi.gov.cn/cms/html/fjsjwjw/2023-10-08/46729192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总有一首诗,惊艳了你的秋天